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写历史,因为喜欢看热闹
新京报
2010-08-28 02:44

 近代以来的中国,被拖带进入一条完全异趣的轨迹,权威的体系重新架构,革命的概念被引入并改写,是非的观念昨是今非。谭伯牛以讲故事的方式写历史,人物聚焦于上层精英,事件集中于政治军事。端木赐香为历史写作队伍中少有的女性作者,其擅长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论述近代历史,亦不乏专业的历史考证。

  太阳底下无新事,就是历史。一切史都是当代史,不过故事。体裁有别,看热闹、传热闹之心,则一以贯之。

  【自我定位】

  爱看热闹的历史爱好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败坏;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说成功;表面上,意思相反,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搞大的。对于当事人来说,大好事与大坏事,固然有区别。而对围观者来说,一旦搞大,则事情的好与坏已经不重要,程度深不深,规模大不大,节奏爽不爽,才有趣味。我是历史事件的围观者,我的“史观”,就是看热闹。

  前一阵,与朋友吃饭,他说,你是研究历史的———我即回应,岂敢,我是历史爱好者———他摇摇手,继续说,你对辛亥革命有什么看法?我说,我不知道。他说,那你却说今年要写一本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书?我说,没错啊,就写革命时期的一些人,根据比较可靠的材料,写写他们做了啥,想些啥,如此而已。他急了,说,难道你对整体就没有一点把握?我说,感觉很多,也很乱,然而,无论如何,也无法升华到可以判断革命是好是坏的境界。朋友气了,撂下一句,你读个屁的历史,算了,喝酒。

  不是故意这么硌应。我就喜欢看热闹,看热闹也有错吗?

  【例证观点】

  历史故事不新鲜

  就拿我写的湘军故事来说吧。为什么要写湘军?自己总结,有三个原因。论空间,湘军诸人离我近。论时间,晚清离我近。论切身,近代以来局势与我所处的世界大有渊源。依“能近取譬”之义,我自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人早说了,中国历史写在纸上的,不过是一部相斫书。有人更引申,字里行间,写的都是吃人二字。太阳底下无新事,就是历史。一切史都是当代史,不过故事。既然都不新鲜,为啥要写湘军?答:历史就是故事,归根结底,还是看热闹。

  只是,既然写历史,作者必然就比读者费点心机。该读的书,最好一本也不少;该证的事,最好一点也不含糊;该同的情,最好一分也不狗血。作者以为自己看着了热闹,看清了热闹,那么,好好写出来,与读者共享。这就是不贤识小的“创作谈”。

  【未来期许】

  看热闹,写寂寞

  至于拙撰,迄今有三部。《战天京》,个人稍觉得意;《天下残局》,方便喜欢看千字文的读者;《湘军崛起》,方便喜欢读大白话的读者。体裁有别,看热闹、传热闹之心,则一以贯之。目前正写两部书。一为曾国藩在北京,挖掘他在成为牛人之前的岁月,怎么与人类惯性做斗争,怎么一个看似平淡无奇最终极限也就捞到副总理级别然后退休的人却成为近代的偶像———其实没有答案。另一部,辛亥革命,藉贴近人心的第一手资料,写革命党、逍遥党,写大时代的小心情,写革命的保守,写平淡的激情,写身处热闹之中的寂寞,而这寂寞在多年以后看来又是那么的前卫。

  □谭伯牛

相关推荐
11天写出爆款《长安的荔枝》,这次马伯庸又带来什么惊喜?
文化
一棵橡树能给你的院子和生活带来什么?来自北美学者的自然观察
文化
孙江读王笛《中国记事》——叙事的力量
文化
《脱友2》演员步惊云:在脱口秀舞台上,我想讲些有分量的话
娱乐
“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新书披露肯尼迪的另一面
文化
网文作者空留专访:她的江湖是从“心”出发
文化
哲学教授朱锐离世之后
新京号
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
新京号
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
新京号
傅首尔的人生中场:卸下理性盔甲,拥抱感性松弛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