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城四区合并57天谋变(2)
新京报
2010-08-27 10:28

   2000余处级干部去向确定

   而就在8月初,东城区发布消息称,该区997名处级干部任职确定,完成了委办局领导调整和全部处级干部任职。

   8月中旬,新西城最后一批处级干部名单公布。至此,新东城、新西城委办局合并、调整工作基本完成,2000余处级干部去向确定。

   东城区一位官员表示,干部调整7月份已启动,先从一些比较容易整合的部门开始。但对于委办局领导的确定,区里的原则是慢慢调整。

   两区合并,处级领导岗位必然减少。对此,东城区委确定的原则是:“统一政策、兼顾平衡;坚持标准、人岗相宜;职级不变、待遇不减;内部消化、适当交流”。

   合并前,原东城和原崇文很多委办局的党组书记和局长由一人担任。合并后,将由其中一人出任党组书记,另一人出任局长。

   多个委办局副职数量增加

   合并前两区委办局的副职不做减少。通过梳理东城区多个委办局的新任领导,可以发现副职数量大大增加,合并前两区的副职基本保留。原来一个委办局副处级干部五六名,合并后相加变成了十几名。

   此外,部分处级、副处级干部因年龄等原因,在此轮调整中不再担任相应领导职位,但保留级别,即去职保级。另有一些干部平级外调,或者保留待遇,外出学习。

   对于机关的人事安置,王振并不关心。他想的是,四区合并了,宣武变西城了,能给他带来什么?

    百姓生活 孩子有望上重点 
 
   原宣武区和西城区合并后,西城区将有15所示范高中,总数甚至超过了此前示范高中数量最多的海淀区。

   一个多月来,张小然对于“西城人”的身份转变并没有太多感觉。

   8月18日,这个土生土长的宣武姑娘和男友领了结婚证,依然是在原来的宣武民政局。

   张小然说她的生活有太多符号与宣武相连———生在宣武、住在宣武、读书在宣武,现在结婚也在宣武,“突然说我是西城人,我无法马上建立归属感。”

   同样的情绪也在网络上蔓延,对于崇文和宣武的“消失”,更多老北京人除了惋惜,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南城两区房产升值

   相比张小然,从“宣武人”到“西城人”的转变,让陈百利突然有了一种无法名状的自豪感。

   他大学毕业后来京工作,并正式落了户。几年前,很多同事在朝阳买房置地时,他在宣武区虎坊桥附近买了一套房。

   “虽是二环里,但一提起南城,好像就低一等似的。”他说,民间一直流传“东城富、西城贵、崇文穷、宣武破”的说法,宣武和西城合并则使“宣武破”的说法成为历史。

   前几天,有中介给陈百利打来电话,称城区合并后房子升值,是否考虑卖房。被他一口拒绝,他更看重的是孩子今后可以享受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尽管孩子还不到3岁。

    西城学籍从天而降

   为了能在西城上学,很多家长都“争破了头”。

   合并前,西城区有9所示范高中,宣武区有6所。合并后,西城区将有15所示范高中,总数甚至超过了此前示范高中数量最多的海淀区(11所)。

   一些拥有“名校梦”的家长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喜悦中。宋梅就是那种“兴奋了一下马上就理智”的人。

   她说,对宣武的孩子而言,考取名校的机会大大增加,进入西城区示范高中的机会也增加了,“但中考看得看真本事,这方面宣武的孩子行吗?”

   各区教材有差异

   让她担心的还有教材问题。“差异最大的是初二物理。”宋梅说,两区使用的物理教材,在内容和编排顺序上也有很大差异。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负责人说,开学后,将把两个区从小学到高中使用的所有教材做一次全面梳理,很多细节都需要讨论,比如两区合并后统考难度系数的制定。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曾表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将促进北部的优势资源向南部辐射延伸,推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众的生活条件。

    规划更新 南北商业街将打通 
 
   如果王府井商业街成功南延,将比现在大出数倍,获得数倍于现在的发展空间,并辐射到祈年大街。

   尽管距提出城区合并尚不足两个月,但两区的居民已开始憧憬区里今后的发展和规划。

   最新的一条新闻是,上月底,东城区召开党代会,会上传来消息,王府井大街将南延至祈年大街。

   东城区政府有关人士说,作为老城区,空间受限是原东城区发展的一大障碍。作为“中华第一商街”,王府井大街的发展亦受空间限制。如成功南延,王府井商业街将比现在大出数倍,获得数倍于现在的发展空间,同时,祈年大街等地接受辐射后,商业服务业发展将获得极大提升。

   台基厂大街改造尚存难度

   有专家表示,王府井过去属于东城区,祈年大街则属于崇文区,都位于城市中心区,地理优势明显,一旦联合起来将有巨大的发展。但两者过去属于两个行政区域,在统筹发展上存在问题,如今随着两区合并,这两个地区可以非常顺畅地进行统一规划,区域优势得到最好的整合利用。

   但专家同时指出,王府井大街要南延,必须经过台基厂大街。目前,台基厂大街道路较窄,两侧是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这一段如改造,难度很大;如保持原状,很难容纳更多的商业设施,也就很难形成南北贯通的商业街。因此只有等待详细规划的出台。

   居民担忧鼓楼被拆

   最近,鼓楼一带拆迁的说法越来越多。

   有消息称,北京将耗资7.3亿美元,将鼓楼变成“北京时间文化城”。整个规划占地约12.5公顷,包括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和张旺胡同、草厂胡同等区域。

   不过,此前东城区历史风貌保护办公室负责人曾公开声明:“我们的目的是保护而不是破坏鼓楼历史风貌,更不是像有的传言所说的那样把鼓楼拆掉”,“东城区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鼓楼”。

   这种担忧不只是鼓楼,一些居民和专家也担心,合并之后急于寻求发展的热望,会不会导致一场商业地产的开发冲动,反而毁了北京原有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

    古都保护 整体保护文化名城 
 
   区划调整能解决崇文区和宣武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不足的矛盾。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不会对原宣武、崇文的历史文化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调整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护和发展崇文、宣武的历史文化。

   吉林表示,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各区都根据自身特点,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造成了各行政区之间规划建设的不统一,甚至出现重复建设、业态雷同的现象。

   他认为,通过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崇文区和宣武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不足的矛盾,在更大范围内对旧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天桥将成为曲艺集散地

   东城区的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将把古都历史风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对以18.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核心的旧城进行整体规划。

   此前,原宣武区一直在筹备宣南文化发展规划,如建设天桥演艺区等,一些项目列入市政府城南行动计划。

   “区划调整将加快项目推进。”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说。

   近期,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儿艺拟进驻天桥地区。未来5至10年,天桥地区将形成北京曲艺品种最全、演出场所最多,剧场群众面积最大、中西文化结合的演艺场所。

   合并打通南北商脉

   而对于老字号来说,城区合并的消息则让他们看到了商机。张一元等老字号负责人就透露想开新店的打算,认为合并相当于打通了京城的南北商脉。

   “现在都在一个区,审批会更方便,有利于网点布局。”旗下拥有晋阳饭庄、清华池等老字号的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北京老字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满来认为,合并有利于实行更统一的老字号发展促进政策。

   “应该会越来越好的。”王振说,对他而言,不管是宣武人还是西城人,生活照旧。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早点抱外孙,弄孙为乐。

   女儿婚后在崇文买了房,与王振“东西”相望。有时女儿来看他,老爷子喝点小酒,也会感叹那有“文”有“武”的日子。

    [2]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