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请对街头艺人多些宽容
新京报
2010-08-22 07:02
  ■ 北京论坛
  
  给街头艺人一些生存空间,对有胸怀、有文化包容力的地方来说不是坏事。
  
  说实话,初闻残疾人王亮在街头唱歌引起网友热捧,我以为是个悲苦的故事,可看报纸上的记录,在众多现场听众的请求下,城管并没有做出往常的举动。也许,这是因为他的身体残疾博得了同情,而且他卖唱的地方刘家窑地铁口地处偏僻,但我更愿意猜测,是他优美歌声和执著精神赢得了包括城管在内的人的尊重。
  
  但王亮的事情并不具有普遍性,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中国城市,基本上都严禁在街头卖艺,吃这碗饭的民间艺人们往往要和城管打游击,“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美洲很多旅游城市的街头、广场里常能见到艺人的表演,在罗马、巴塞罗那、柏林我都见过非常有艺术气息的静默扮演艺术、哑剧、街舞表演,当经常从这些活蹦乱跳的艺术身边走过的时候,大家都视而不见,互不干扰。这并非警方不作为,而是公众和官方都有共识,这些民间艺术活得不易,收他们的税也没几个钱,还不如留下一点空间让他们养活自己,娱乐大家。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欧洲城市中民间艺人自得其乐的样子,尽管也活得不易,但他们保持着职业的尊严,表演完了得体的鞠躬,走人,不像在国内,艺人们一边表演一边要眼观六路怕人赶,多显得可怜凄惨。
  
  街头艺人在中外都是属于“模糊空间”的事情。可考虑到真正有点门路、本事的人也不会去选择这样的“非正常职业”,这些艺人各自有不得已的理由,挣到的钱也少而不稳定,更没三险一金,他们的生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的公共管理部门最低限度的理解。就算涉及交通、公共安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找到变通的办法,比如,有的欧洲城市会划出几个广场或步行街允许街头艺术家去表演,只要他们闹出的声响不扰民就不会干涉。
  
  国内的城市多数承袭计划经济养成的严格管理习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五六十年前民间艺人这行当都让取消了,把大家都圈在户籍、单位的系统里管住,整个社会文化和经济一样整齐,可也失去创造力、丰富性。到最近二三十年前才渐渐随着人口流动、自由择业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选择。而流浪艺人、街头歌手之类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新现象,背后有复杂的社会成因。从城市治理角度看,他们的职业或许不受官方认同,但也犯不着主动驱赶、压制这些数量极少的弱势人群,给这些人一一些生存空间,对有胸怀、有文化包容力的地方来说不是坏事。
  
  比如,现如今好多城市热衷修建大广场,大片的水泥地上不仅缺乏乘凉遮阳的设施,还不允许卖唱、卖艺的闲杂人等出现,都以整齐为美,反倒失去了日常生活的生气。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街头摆摊、卖艺都有损城市形象———可街道、广场更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方便服务的,人们穿行在期间,偶然有个街头表演什么的还是一景,这也是一种细微处的“公共文化现象”。
  
  □周文翰(文化评论家)
  
  
相关推荐
蒙眼挑战、导盲犬“校友”见面,这场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
北京
小杨哥被批准复出,别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宽容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消失的越南新娘
时事
2.5亿中国人拥抱AI意味着什么
新京号
春天不是读书天,还好我们有诗歌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③
文化
伊丽莎白一世与苏格兰玛丽一世
新京号
《远西旅人》:旧书生遭遇新世界
文化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