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锷VS聂永真】
part1 设计中的白色使用
朱锷:白色的张力不在于白色本身,白色的张力其实在于你把白色放在什么地方。就像我看聂永真的作品,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很善于处理关系,而且他的心态很安静。东西出来的是不是平静,给人家什么感觉,其实不是手法的问题,是你的心境。我相信他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做这个设计的时候,首先心境是平和的。
聂永真:我有时候也是很狂暴的,当客户一再推倒的时候。其实我的东西也没有很白。
朱锷:白更多的是传达你和这个东西之间的一个关系,白本身不说明什么问题。
聂永真:好像很多设计师喜欢用白来处理设计这一块。
朱锷:在我们这个环境当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白,但在日本那个环境当中不一样,很多状态下,大家在用的都是白,其实就是白本身,是把白当成一种颜色在用,而这个白在原研哉和深泽直人等人的笔下,白传达的是一个关系。这个白让你看见的是这个东西和它周围的东西放在一起时的状态。
聂永真:我觉得大部分设计师所谓的白偏向很具像的视觉,像原研哉或者深泽直人的东西,他们的白是透过产品做一个心相上面的白,就是心相和具像之间的差别。
朱锷:是好的设计还是中等的设计,还是怎么样的设计,其实不在于里面的技巧怎么样,而在于你处理的关系,互相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中等一点的,或者中等偏上,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处理时候的手法技巧怎么样。但是手法、技巧那个阶层越过去之后,你脑子里面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关系。
朱锷
平面设计师,1969年生于杭州。2001年在北京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译有《设计中的设计》、《十宅论》、《设计的觉醒》等。设计书籍作品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四手联弹》、《过得去》、《字解日本》、《窥看舞台》、《设计的觉醒》等。
part2 关于设计品的意义
朱锷:我觉得原研哉最有意思、最好玩的不是做出来哪一件作品或者哪一个展览,而是说在做海报和展览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而且从海报、展览看起来好像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但其实背后贯穿的是他的脑仁儿。就是你怎么在选这个材料的,你在做艺术指导的时候,你是怎么样把握每个参展的艺术家的,在这个把握的过程当中,怎么样控制他们的材料、想法、不跑题。把这部分用展览的形式展出来的话可能会更有意思,这也就是刚才反复说的关系,一个设计师这部分是最动人的。
聂永真:我常常觉得那个过程很迷人的,当你知道这个设计师的作品是非常好的,很多人都会希望去认识那个过程。
朱锷:我始终觉得一个设计品,它其实最大的意义是在于怎么用,你用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怎么样的大小,被怎么样的用法。在那样的状态下它是最有生命力的。
聂永真: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宁静,它好像就是一个图放在那里,如果你没有办法真的去感受,的确是有点难。我之前看过纽约MOMA的LOGO,其实是在一个宁静上面,我看到它就是很好看的LOGO。在MOMA看到那个LOGO呈现旁边很舒服的环境,就是在石头路上,石墙前面一个白色的字,弄一个小小的雕塑在那边,你就会觉得那种感动,因为你有感受到那个空气感,以及和周遭环境的互动,会觉得那个东西不一样。
注:部分内容来自单向街书店讲座内容。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周子阳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