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孙继海“平反”后的思考
新京报
2010-08-09 02:43

 ■ 新华视点

  8月3日“禁赛三场”的处罚,到了8月7日便被撤销。陕西中建队球员孙继海成为中国足球联赛遭处罚后“维权”成功的历史第一人。

  孙继海“维权事件”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还难有定论。

  不可否认,孙继海“被平反”反映出足球俱乐部和球员个人维权意识的提高。按照正常情况,在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宣布处罚决定后,孙继海“被平反”的希望很渺茫,即便如此,孙继海及陕西俱乐部几番努力之后,终于使处罚被撤销,孙继海于是得以在7日的联赛中帮助陕西队结束了四轮不胜。

  同样可以看到,中国足协表现出一种知错就改的务实态度。这确实是好事一桩,说明中国足协在与俱乐部、球员的沟通上更加务实。

  其实,中国足协新的班子组成之后已经有过务实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国奥打中超”到“国奥对抗赛”的演变。足管中心主任韦迪提出的“国奥打中超”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这一提议变更为“国奥与俱乐部对抗赛”,国奥不再涉足联赛。再就是申办世界杯从“2026年”到“2030年”的过渡。以上种种,其实都反映出中国足协因势而变的作风。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根据《中国足协纪律准则及处罚办法》第九十三条对处罚决定相关人申诉资格的规定(申诉的条件是:停赛或禁止进入体育场、休息室、替补席6场或6个月以上;对个人罚款3万元以上)。而实际上,孙继海被停赛3场、罚款15000元,并不具备申诉复议的资格。“违规”提出申请复议却得到受理,岂不意味着《准则》不准,需要改写?

  不得不提的还有事件当事人的另一方———裁判。在近期的中国足坛,“裁判”无疑是最火的关键词,什么飞踹裁判、围攻裁判、质疑裁判,不一而足,自陆俊东窗事发之后,裁判再次引爆中国足坛。

  裁判是需要权威的。如果动辄就质疑裁判执法、进行人身攻击,比赛又怎能正常进行?我们当然可以质疑因裁判抽签制度而带来的诸如“嫩哨”等弊病,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抽签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平公正的问题,避免问题裁判的出现。不过正如足管中心技术部主任杨新利所言,要在解决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再努力提高裁判的执法水平,而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裁判员水平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球迷更需要一种包容心,毕竟世界杯上裁判都会犯错,遑论中国联赛的裁判?

  □新华社记者 公兵

相关推荐
DeepSeek“来袭”,教育企业抢滩背后的博弈与思考
教育
全国“双先”事迹|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齐吉祥——余热生辉为讲解
新京号
《弃夫潜逃》:战乱之下,底层妇女的困境与自救
文化
北大学生情侣→北大学者夫妻,走进他们的书房
新京号
QQ浏览器宣布升级为AI浏览器 将尝试类Manus智能体
科技
北大牵头高校教育帮扶联盟53所高校举办工作研讨会,共商共谋“组团式”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创新之路
新京号
支持全国产算力微调 科大讯飞首发“快思考、慢思考统一模型”
科技
《欲望的先知》|每日一书
文化
幸福丨少年强国梦 童创启新程——第十届“筑梦杯”科技文化节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第二届科学节
小记者
海淀区大学生龙舟赛举行,海淀“龙舟+”文商旅体活动纷呈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