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期盼老茶馆的当代转化
新京报
2010-08-05 01:45

 ■ 城市新观察

  □老零(学者 北京)

  回想北京曾经无处不在的各色茶馆,无论是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以及临时茶棚,我们没必要将它们强行敷衍成西方社会生活中的“烟雾缭绕、到处是密谋者”的小酒馆或者咖啡馆。西方的咖啡馆曾为布尔乔亚阶级提供了自由参与公共事务,与公共权力抗衡的“公共领域”,这些被历史学家称为“民间下议院”的咖啡馆,在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作用。

  毋庸置疑,老北京的茶馆主要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各色人等活动的舞台,但它绝非社区活动乃至地方政治的中心。老北京茶馆与西方的咖啡馆和沙龙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它的社会角色远不如咖啡馆复杂。整体而言,老茶馆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休闲范畴。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老北京茶馆看作一个象征性的公共领域,在老舍的剧作中,裕泰茶馆也确实被当做了一个文化符号和仪式现场。“裕”意味着闲散和优越,“泰”表明了闲暇和从容。

  在欧风美雨裹挟出的时代狂潮中,老茶馆经营形态经不住考验,目标人群也因此分散零落。《茶馆》中无处不在的感伤,正是源于茶馆本身不合时宜的末世情怀。

  如今,在川湘等省的一些城市,还能觅到平价茶馆的影子。但在北京,茶馆一律走的是高端路线———选址都在寸土寸金的高端商业地段(据不完全统计,北京38.8%的茶馆开在商业繁华地带,22.2%的茶馆开在高档社区,公园里开茶馆的仅占5.5%,后者的主要顾客并非老主顾,而是走过路过的城市游客),装修极尽奢靡之能事,茶具和茶水更是贵得令人咋舌。很多茶艺室被隔出了小空间,随处可见“异化”的茶道,扑面而来的是“商业”味道。只有茶座旁的书报栏里插满《地产》,约略还保有着早先清茶馆的营业之道(老北京的房屋牙行大都选择在清茶馆进行聚会,彼此交换租赁、买卖、典押地产的消息)。

  茶馆的高端定位和城市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制约了茶馆走入社区。一个成熟的市场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的,绝不是拼命挤在某一端。现在北方80%的茶馆集中在高档,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由于商务选择茶馆,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去茶馆的目的是会友,而公务和体闲则各占五分之一。茶馆过度集中在高端、远离大众的现状亟待改变。

  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60年来的中国,时间观念的变化最为显著。如果定位、运营得当,茶馆的休闲功能、商务功能、情感功能以及其他延伸服务功能完全可以获得当代转化。作为建设中的世界城市,北京是否应该有意地保留、恢复这种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所呢?茶馆也是一项文化遗产,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只需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茶馆完全可以成为平民社区的公共空间建设的样本,进而成为极具城市识别性质的地方特色市民空间。

相关推荐
泉水与繁花共舞,千年济南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加快促进消费提振升级实施方案等事项
新京号
北大教授如何解码中国电影“时代之问”?
新京号
戴俊骋:年轻人是网红城市“产消者”,也是传播新引擎
智库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大戏看北京3月17-2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赵氏孤儿》诉说命运
娱乐
34万人热衷的“打鸟”到底有多上头?
数据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今年我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等法律
时事
大戏看北京4月7-1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林则徐》讲述不朽传奇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