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职助学金为何成学校“生财工具”?
新京报
2010-08-01 08:01
  ■观察家
  
  在我国,农业补贴已能直接补贴给农户,对学生的教育补贴,为何不可直接发到学生的银行账号呢?
  
  为农村学生“雪中送炭”的中职助学金,竟被一些学校当成了“生财工具”。湖南省审计厅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进行专项审计发现,当地10所学校通过虚报人数等手段,多领、冒领1100多万元助学金补助。
  
  我国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所有农村就读中职学校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两年共3000元。按说,这些补贴应该由政府部门受理,然后拨付到学生的账号,可是在操作中,却是由学校代理。
  
  对于这种操作,教育管理部门是出台了相关规定,防范学校违规的。比如,中职学校不许用实物或服务的方式抵顶国家助学金;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时不许向学生收取卡费、押金等费用。
  
  然而,这种补贴发放方式,给了学校钻空子牟利的可能。虚报学生数套钱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还有的学校,则利用学生所获信息不充分,把这笔补贴占为己有。其手段是,告诉招来的中职学生,学校免收学费、生活费,包办工作,看似学生“占尽好处”,可实质是,把招来的学生马上送入一些企业做廉价的劳动力,学校充当劳务中介角色。学校既把国家的中职生生活费补贴据为己有,又从企业那里收取劳务输出管理费,真正的教育完全“空心化”,学生没接受任何教育,只是有“中职生”身份的民工。
  
  这样钻空子,与地方政府挤占、挪用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经费何其相似,例如国家审计署近年来多次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但如果转移支付经费直接拨付到每个学校的账号,没有层层拨付的中间环节,怎会中间截留?
  
  或许有人会指出,直接由相关部门把经费拨付给学校、学生,工作难度太大。但作为服务机构的政府部门,理应投入更多精力,把教育服务工作做得更细的。在我国,农业补贴已能直接补贴给农户,对学生的教育补贴,为何不可直接发到学生的账号呢?
  
  在经费拨付方面,发达国家采取的模式,基本上是直接拨付给学校(学校的基本维护费用、行政办公费用)、教师(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学生(学生的奖学金、补贴),没有太多的中间环节,也就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以法国为例,中央政府就直接把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打到每个教师的账号。
  
  对中职生进行补贴是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措施,在补贴操作中出现的敛财丑闻,再一次要求政府部门审视教育拨款体系,不改革完善拨款体系,只寄希望于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的自觉,或者事后的监管(监管还存在是否到位的问题),将难以杜绝类似问题反复出现。
  
  □熊丙奇(学者)
  
  
相关推荐
软色情语音厅,围猎未成年人
时事
北大教授夫妇,一生相守在书房
新京号
朱松纯:国内AI领域的现状——表面热闹,实质混乱
新京号
古人“手账”的读法:在单调的生活里,找到所有人的历史
文化
探访 | 北京控烟令下,谁在楼道吞云吐雾?
北京
母亲成为育儿焦虑的终端?一位人类学者的观察
文化
当一个“中产诗人”想要“学坏”
文化
专访黄博:国家长治久安,靠的不是消灭差异
新京号
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比尔·盖茨的首部自传,讲述叛逆少年的成长之路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