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姚润丰
7月20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每秒7万立方米。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4万立方米,有效地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汛压力,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目前,三峡大坝、电站、船闸等建筑物一切运行正常。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童崇德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已发生多次洪水过程。防汛、气象、水文、交通、国土等有关部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沿江地方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周密安排,科学调度,有效运用长江干支流水库、堤防等防洪措施,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7月15日以来,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江、沱江、汉江上游地区发生暴雨洪水,其中嘉陵江支流渠江、汉江干流及其支流坝河、任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嘉陵江发生较大洪水。7月20日凌晨,长江干流三峡控制站寸滩站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7月20日8时,三峡水库迎来建成以来每秒7万立方米的最大洪峰,超过了1998年、1954年洪水的最高峰值。
“这次峰值持续时间不长,前后为几小时,之后峰值开始下降。据水文部门预报,7月21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每秒6万立方米。本次洪水过程将在数日内结束。”童崇德说,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重要的骨干工程,承担长江防洪的重要作用。对三峡水库进行调度,需要统筹兼顾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情等综合因素。
他介绍,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库容有221.5亿立方米,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挥防洪作用。一是拦洪。利用三峡防洪库容,拦蓄超过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确保下游河道行洪安全。二是削峰。当长江下游防汛形势紧张时,通过三峡水库蓄洪,将上游来的很大洪峰削减,减少水库出库流量并均匀下泄,缓解下游的防洪压力。三是错峰。在下游洪水较大时,科学调度水库,防止上游洪峰与下游洪峰相遭遇,减少下游的防洪压力。一旦长江下游的防汛形势好转,则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出库流量,降低水库水位,腾出库容应对上游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童崇德分析说,当遭遇百年一遇每秒8.37万立方米流量的洪水时,三峡水库通过调度,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每秒5.67万立方米,可以确保下游荆江河段的安全。这次流量每秒7万立方米,仅为三峡水库小于20年一遇的洪水。
据了解,截至7月20日,今年汛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已接受国家防汛部门14次调度令,及时进行调控,入汛以来已累计拦蓄洪水70多亿立方米,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
童崇德表示,三峡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巨大,但三峡水库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如遇到千年一遇以上或类似1860年、1870年的特大洪水,还需要长江干支流水库、堤防、分蓄洪区等防洪措施的综合配合,才能避免洪水带来的灾害,使洪水资源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