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职业哭丧人的悲喜舞台(2)
新京报
2010-07-20 02:48

  
  演出
  
  念祭文的过程中,胡兴莲有时会凄厉地喊一声“爹”或“娘”,让亲属进入悲戚的氛围
  
  7月7日晚,重庆市江北区白云村一个小区里,一位老人的丧礼在举行。约晚上7点,胡兴莲和乐队的人到了灵堂。
  
  仪式开始前详细问了家属关于逝者的一些情况。这是她的固定功课。
  
  胡兴莲梳起两个辫子,接着开始化妆。她认为,化妆是对丧家的尊重。
  
  她说哭丧人一般化淡妆,披白色丧衣。有的人则复杂些,穿白色戏服,还佩戴“宝石”头饰。
  
  大约晚7点半,胡兴莲在灵堂召集逝者亲属,开始念祭文。
  
  祭文是有模式的,只需根据死者情况相应变化。大多是说死者如何勤劳,受人爱戴,又如何关心子女等。
  
  念祭文需要语气悲伤,声调抑扬顿挫。胡兴莲念祭文时,有时会凄厉地喊一声“爹“或“娘”。这个时候,跪在灵前的丧家会开始哭泣。
  
  念完祭文,便是哭丧,是以哭泣的声音唱,伴着哀伤的音乐。胡兴莲说,这个环节主要是营造悲伤氛围,带动家属通过哭泣释放悲痛。
  
  这次的丧礼,因逝者身份特别,亲属要求取消哭丧环节。
  
  胡兴莲说,在农村哭丧时候比较多。从影像资料看,哭丧时,胡兴莲有时哭喊,有时掩面而泣,有时匍匐在地爬向灵前,表情悲痛。有的丧礼上,她边哭边爬行几米。
  
  这往往让现场的人唏嘘动容。她哭丧的过程中,逝者亲属有的会呜咽,有的泪流满面。
  
  哭丧结束后,是丧礼演出的第二部分。胡兴莲说,丧礼演出一般是先悲后喜,通过哭释放悲伤,再通过小品、唱歌等方式,让丧家暂时忘却忧伤。
  
  曾经,这部分的演出是唢呐、板鼓以及川剧,到如今则发展为唱歌、小品甚至魔术表演。
  
  根据胡兴莲的经验,在农村,第二部分是重头戏,在城市,则不太受待见。
  
  这次,因家属有要求,她将小品取消了,与几名歌手唱歌。
  
  后半部分的演出刚开始,逝者的一些亲属已离开。胡兴莲他们唱了几首歌,就结束了演出,“丧家重视,我们就重视。丧家不在乎,我们也就不在乎。”

    [2]            

相关推荐
贝拉·阿赫玛杜琳娜诗集:语言的花园让时间复苏
文化
新闻8点见丨中国玉石商人被震碎的淘金梦;年轻人站在生死交接处
时事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速记员》以笔为剑破困局
娱乐
探营:人形机器人在训练场住“单间”,提前测试“热身”
北京
从世界杯夺冠到中关村论坛舞台: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两年迭代
科技
全国首个超高清卫视频道正式开播 | “技术+内容”构筑行业新标杆
北京
新闻多一度丨科幻值拉满!机器人跑马拉松时我们其实在关注什么?
时事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网球新星布云朝克特:今年目标世界前50
第一看点
大戏看北京3月24-30日文艺资讯丨京剧《齐白石》展巨匠人生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