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意识形态下的枪支新政
新京报
2010-07-03 15:01

 每年6月28日,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首席大法官将宣告最高法院闭庭三个月,进入夏季休庭期。一年中最重要的案件,也会在当天宣判。2010年6月28日,90岁的斯蒂文斯大法官即将退休,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丈夫亦在不久前去世,最高法院内的气氛略带些伤感。当然,离别与伤逝,并不能掩饰意识形态之争。当天,大法官们在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McDonald v. Chicago)中以5对4票裁定,无论联邦政府,还是各州、市、县,政府均无权限制公民持有枪支。

  在美国,围绕普通公民是否有权持枪的争论已持续多年,社会亦形成“持枪派”与“控枪派”两大派别。一般来说,保守派人士多赞成持枪,枪被视为“社会秩序的象征,保守主义的图腾”。而自由派人士则支持控枪。有趣的是,由于宪法语焉不详,双方都爱援引宪法条文为自己撑腰。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训练有素之民兵是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须,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持枪派认为,“民兵”包含普通公民,老百姓无须加入任何民兵组织,皆有权持枪。控枪派则认为,第二修正案前后两段为因果关系,持枪是民兵组织的集体权利,而非公民个人权利。

  过去,最高法院对这类争议一直隔岸观火,轻易不愿介入。直到2008年夏天,大法官们才在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District of Columbia v. Heller)一案中,以5对4票撤销了哥伦比亚特区的禁枪令,宣布联邦政府及哥伦比亚特区无权限制公民持枪。自由、保守两派大法官将意见分歧延伸为刀笔之争,纷纷引经据典,试图用制宪史料、学术论文、百科全书、英语词典证明第二修正案的真正含义。最后,保守派以人数取胜,却未真正以理服人。不过,赫勒案仍留下一个问题:既然联邦政府无权禁枪,各州政府是否有此权限呢?

  持枪派首尝胜果后,立刻乘胜追击,又将芝加哥市政府告上法庭。芝加哥与华盛顿一样,因为罪案猖獗,近些年一直采取严格的控枪政策,成为持枪派最理想的诉讼靶子。保守派仍居多数的最高法院立刻受理此案。庭审还未开始,控枪派人士即忧心忡忡,因为两年前支持持枪的保守派大法官并未减员,他们既然反对联邦政府禁枪,对各州政府当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不过,也有人希望,陆续发生的校园枪击惨案,或许能让某些大法官回心转意。毕竟在最高法院审理此案期间,全美又有10000人在枪支暴力中丧生。但是,善良的人们再度失望了。经过审理,5名保守派大法官宣布,持枪自卫权是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既然是基本权利,各级政府当然无权施限,相关禁令应一体无效,因为根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不过,保守派大法官也不糊涂。他们承认,公民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基于任何目的都可以持枪。有前科者、有精神疾病者,以及在政府、学校等特定场所内,都应限制持枪,公民购买枪支也应有条件限制。但是,自由派大法官却认为,多数方大法官根本无法自圆其说,既然你们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应当限制持枪,又凭什么对各州禁令指手画脚。布雷耶大法官就发表异议意见说,没有任何历史证据证明美国国父们赞同公民持枪,但有确凿证据表明,美国每年有6000人死于枪下,而芝加哥1983年通过的禁枪令,每年可以挽救上百人的生命。

  麦克唐纳案宣判几小时后,美国参议院为斯蒂文斯的接任者、新任大法官候选人艾琳娜·卡根举行的听证会很快拉开大幕。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卡根在听证会中支持禁枪,共和党必将全力阻止她当选。大法官们在赫勒案、麦克唐纳案中绞尽脑汁,光判决书就写了两百多页,可最终决定一项基本权利存在与否的,仍然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力量对比,这也正是美国司法政治的诡异之处。

相关推荐
储能走到十字路口:新政下回归价值,企业准备好了吗
财经
美检方正式寻求判处枪杀联合健康高管嫌疑人死刑
第一看点
广州印发“益企共赢计划”实施方案 引导银企建立长期密切合作
财经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
新京号
石景山区代表团赴上海市、广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和考察调研
新京号
庄荣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开创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
新京号
美媒:联邦调查局局长被免去兼任职务
第一看点
美司法部长指示检察官对枪杀医保企业高管的路易吉·曼吉奥内判死刑
第一看点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通报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部
新京号
取消限售限价、探索商品房共有产权 无锡楼市新政“放大招”
房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