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分钟,7个人物,8国语言,缝制了一件别样的“外套”。上周,英国壁虎剧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形体剧《外套》,让中国的观众又打开了想象力。拿导演孟京辉的话说,虽说该剧在国际舞台算不上精品,但依然超过国内戏剧的平均水平。在本报上周举行的观剧活动中,读者为该剧打出了90分的高分,观众认为,该剧的表演、舞美调度等流畅且精准的配合,都值得国内的戏剧人学习,并评价此次观剧“大开眼界”。
剧情
“蜗居”话题引共鸣
改编自果戈理同名经典小说的形体剧《外套》,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话剧”。从头至尾,该剧的台词很少,整个演出都是通过肢体、音乐和舞美的配合,来完成一个故事的讲述。从观剧报告看,70%的观众都并非第一次观看形体戏剧,但《外套》绝妙的创意还是征服了所有人。
虽然该剧借用的是果戈理小说,但其内容却很有当代性。虽说剧情简单,但细节却十分丰富。比如男主角蜗居在胶囊公寓的尴尬处境、暗恋女同事的复杂心理等,现实的故事让80%的观众产生了共鸣,其中“蜗居”部分作为热点话题,也让60%的观众印象深刻。有观众留言表示“虽然距离相隔十万八千里,但外国和中国的现状其实差不多”。
表演
肢体带来视觉冲击
除了剧情改编独具新意,用形体来完成故事讲述更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舞台上7名涂着白脸的演员,均一人分饰多角。一会是办公室的同事,稍一转身又变作房东、撒旦或是风、灯、墙上的照片等等。
演员们精准到位的表演获得了80%的好评。尤其是结尾处,男主角的灵魂跟随他心仪的女同事穿越寒冷的街道,这时魔鬼嗅到了他的气味要收走他的灵魂,男主角为了保护女孩,奋力将女主角推开。在这段细节中,所有演员都仿效慢镜头一样被推开,而男主角推开女孩的一瞬间,台上的慢动作似乎变成了强大的感情冲击波,蔓延到每个观众的心里,让人感动不已。
舞美
创意成点睛之笔
《外套》之所以受好评,并非表演或剧情的单项效果,而是整体的创意和配合都完美。这其中舞台设计和灯光的创意更是全剧点睛之处。很多观众表示此次演出台上没有繁复的道具堆砌,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编导的创意在于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尤其是背景处,斑驳阴暗的墙面不仅给人冷酷的现实感,撒旦诱惑男主角的段落中,编导让高高的墙上开了个小窗,撒旦拿着外套诱惑攀爬墙面的男主角,灯光在撒旦和男主角之间打出了耀眼的十字架结构,其具有意向的表达堪称绝妙。有40%的观众表示最喜欢这种超现实的舞台创意。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