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没有道歉就没有社会和解
新京报
2010-06-15 02:41

 ■ 议论风生

  6月1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开庭审理了女研究生潘洁涉嫌交通肇事案。2月10日,潘洁驾车在浦东中环路由西向东行驶至杨高南路出口处时,撞上正在该路段施工的工人,导致4死6伤。(6月13日《东方早报》)

  在庭审中,公诉人与辩护律师争论的焦点是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施工资质问题,受害者家属与旁听者则更多关注肇事女研究生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少网络媒体转发报道时,强调女研究生在庭审时未道歉引发不满的信息,新闻后面的许多跟帖更显示,网友对女研究生不道歉的行为强烈不满。

  如此重大过失,连一句郑重的道歉都没有,公众质疑的不仅仅是潘洁个人的道德素养,还有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女研究生、驾驶福特轿车、到机场接父母、肇事后有男友联系协商赔偿,最终却推脱无力赔付。肇事者的学历与经济背景,与她在庭审现场的表现形成巨大反差,引发公众不满实属必然。

  经济实力与知识能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应该与社会责任相对应,在潘洁身上,人们看到的却是负面效应:她规避自己的经济责任,却连起码的道德责任也忽略,不道歉实质是不愿意给受害者与受害家属以情感上的安慰。她不知道,相对那么多被自己伤害的生命,无论承担什么样的经济与道义责任,都是无力的。而越是这样,越需要勇于承担道义责任,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说声“对不起”。

  今年年初时,在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就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江海松,在纽瓦克机场私自进入安检区与女友拥吻,导致整个机场被“吻瘫”数小时,最终,他被判500美元罚款和100小时社区服务。尽管江海松并没有因此酿出灾难性后果,但他却在市政法院郑重表示:“我向那些受影响的人致以深深的歉意。我只是想和女友多呆一会儿。我犯了大错,也吸取了大教训。”他不仅承担了经济责任,还完成了道德上的义务,公众因此愿意接受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悔过者。

  为人谦虚,并经常道歉,是培养儿童同样价值观念及技巧的最佳方法,他们长大后,就知道如何适时合宜的道歉,而不会成为高傲自满、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这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并帮助他们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人难免犯错,但不会道歉将会更加伤害他人,对人际关系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害。

  在培养孩子学习道歉、同情心与责任担当方面,我们的家庭与学校都应该反思,要认识到,只要是自己的责任与罪错,就应该勇于担当,没有道歉就没有宽容与社会和解。因此,希望女研究生潘洁能尽快向受害者及其亲人郑重道歉。

  □吴祚来(学者)

相关推荐
江苏连云港零食店店员给顾客下跪道歉,目前双方已和解
时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恢复开放
北京
让学生“跪地写检讨”,越过了教育惩戒边界|新京报快评
观点
专访韩国前总统顾问:无论经济还是安全,中国对韩国都很重要
国际
王毅就乌克兰危机阐述中方立场
第一看点
OTA升级停滞?车主质疑长安引力“区别对待”
汽车
任正非: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
科技
新闻8点见丨珠峰“救人者”范江涛;这些涉高考谣言陷阱别踩
时事
县政府招商的康养项目变成“采矿场”,造成矿产资源等损失近亿元
时事
北京援疆支持打造皮山农场“京和大舞台”正式启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