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动力不只在统计局内
2010-06-04 02:42

订阅
■ 马上评论
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统计造假”现象或可绝迹?
根据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表述,此次执法检查仍主要集中在统计系统内部,是否擅自统计调查、是否迟报拒报统计资料、是否随意发布统计数据、统计人员是否伪造篡改资料等等。
如此表述,又涉及对于统计造假原因的判断。
实际上,希望数据好看、希望好看的数据佐证自己决策正确的个别地方领导,往往才是统计造假的幕后推手。早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做客新华网时就曾表示,统计造假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
地方领导干部干预统计数据,可能主要是出于政绩的考量。关于这一点,公众大多深有体会。
然而,数据是经由统计部门发布出去的,统计系统天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所强调的不过是,首先应该净化统计造假的环境,排除那些困扰统计科学的干扰因素。如果不从地方官员入手,或教育,或惩戒,乃至改变考核官员的评价体制,而仅仅是把板子打在具体统计人员的屁股上,不仅不公平,成效也不会大。
□胡印斌(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