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类“风格派”漫画家特辑
中国现代美术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漫画开始的,大批漫画家,丰子恺、叶浅予、丁聪、张乐平等,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家喻户晓的讽刺漫画。
上世纪80年代,讽刺漫画迎来短暂的“第二春”。随后,随着日本漫画大举进入,讽刺漫画与曾经辉煌的连环画一起衰落,甚至被冠以“老漫画”之名。老漫画家丁聪,2004年与台湾漫画家几米见面时感慨了老漫画的衰落,间接承认了“新漫画”这个说法。业界一般把1993年创刊的昙花一现的《画书大王》作为“新漫画”诞生的标志,按这个算法,新漫画已走过十几年的时光。
“新漫画”显示了受日式漫画影响下的70后、80后漫画人的轻狂和决绝。他们厌倦了传统漫画老套的形式和内容,一头扎进了视觉丰富、故事迷人的舶来漫画的海洋。在他们走上职业漫画人道路的初期,大多经历了摸索的艰苦时刻。有意思的是,这些当年在课堂上“不务正业”的淘气包,竟然有一天会像明星一样在动漫节上为粉丝们签名。
新漫画的受众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新生代漫画人,还未形成在年龄层次更高的大众方面的辐射力。一方面有代沟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解决了美术和视觉技巧后,他们还未能在内容上迈上更高的台阶,这也印证了流传在动漫业中的俗语:“一流的画技、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经营。”
新生代漫画人欲挥刀斩断与传统的纽带,但这条纽带其实从未真正断裂。走向国际漫坛的郭竞雄,发觉中国漫画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居然还是传统连环画。去年天津神界漫画轰轰烈烈推出四大名著,挖掘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畅销一时的校园漫画,其实还是讽刺幽默的一枝,只是在视觉上更卡通更与时俱进。
新生代漫画人正伴随着国产动漫业的成长一路狂奔,几近成名。我们在书评周刊盘点了六类新生代漫画人的代表及其作品,推出漫画“新势力”特辑。我们坚信,他们的漫画风格,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对行业的创新,将引领漫画进入美好新时代。
□人面桃花
(详见C02-C07版)
特辑统筹:邓玲玲
特辑制作:邓玲玲 绿茶 张晓波 武云溥 姜妍 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