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谈
为什么污水在活水公园里流着流着就能变清?活水公园可以取代污水处理厂了吗?世博会活水公园案例馆副馆长方雷和工作人员严欢讲述了其中的奥秘。
原理 模仿湿地 生态去污
新京报:污水一级一级地流下去,真的能变清吗?
方雷:在活水公园里,首先通过自然沉淀,把固体附着物沉淀下去后,再通过暴气,也就是通过冲击,让水流更多地接触氧气,分解掉有害物质。然后水流进入一个个的塘床,里面有不同的植物。这也是模仿人工湿地,通过自然反应,加快它们的分解和吸收,来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塘床下面还铺着一粒粒的小石子,有30到40厘米厚,石头被切割成很多面,可更多地吸走水中的细菌。
新京报:这让我想到了家中的净水器。
严欢:是的,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这里又增加了植物吸附。
(比如)在农村,污水经过土壤和植物,流到河里时,已经不是很脏了。植物吸收了污水中的氮磷钾,土壤和石头也可以净化污水。
新京报: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方雷:处理前的水是不可接触的,但是处理之后生物可以在水里生存。
严欢:这个水不能喝,但可用于景观绿化用水。
缺陷 活水难除化工油污
新京报:造纸厂的污水可以用这种方式处理吗?
方雷:强化学污染的水,凭借大自然是无法解决的。比如石油泄漏就处理不了。但是生物污水是可以的,冲厕的水也可以。
严欢:这个系统是不能进油的,油污会破坏水里的生物菌。
新京报:可是生活污水也是有油污的,这怎么办呢?
严欢:我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前,加一个前置处理系统。比如在进水处,用泡沫隔起来,把油都打捞掉。
新京报:这里选择了芦苇、睡莲、浮萍等,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植物呢?
严欢:首先必须是水生植物,并是能吸收重金属、有机物的植物,其实,只要是水生植物一般都可以。
另外,考虑到上海的气候不一样,就选择了上海本地植物和成都植物相结合的搭配。
推广 公园占地大成难题
新京报:你认为活水公园将来可以取代化学原料处理污水吗?
方雷:我们的活水公园已经发展10多年了,现在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再经过几年的完善,我们处理的水质会有更大的提高,我想是可以取代的,只要有高差,就可以的。
新京报:北京处于平原,是不是效果就差一些?
方雷:平原也可以做堆土的。现在的污水处理厂,也是要存在高差的。
新京报:活水公园在推广上的难度在哪里?
方雷:我们在成都的活水公园,主要也是展示性的,是2万多平米,日处理300吨水,这里(世博园)是2680平米,处理15吨的水。如果在城市建设更大处理规模的公园,我想在国内,大家可能还不愿意投入这么多的地。我们也在摸索,如何进一步减少用地。
1 沉淀池
通过物理沉淀和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法,将大部分悬浮物或沉于池底,或浮于水面由人工清除。处理效果,主要由占地面积决定。
2 水流雕塑
水流跌入一串天然整石雕塑,在其中回旋荡漾,激起阵阵浪花,用以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此步骤的水流落差三到四米最好。
3 湿地塘床
污水处理的核心。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达到无害化。其中种植的植物有浮萍、芦苇、茭白、荷花、金鱼藻等几十种。
4 鱼池
经过净化后,原来的污水流入到鱼池中,此时水已经无害化,可以养鱼。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