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体育缘何频现道德危机
新京报
2010-05-09 02:47

 佟文因为兴奋剂被禁赛,如无意外,这位憨厚得如大熊猫的柔道名将将是第一个被禁赛的中国奥运冠军。就在佟文出事前,中国体操还因为“年龄门”被取消了一块奥运奖牌。由于这两起事件都与奥运有关,对于一直强调“奥运争光”的中国体育来说,显然是极大的难堪。

  奥运争光争的是什么荣耀?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体育界,甚至很多国人心中,奥运争光已经被异化,争夺的荣耀只意味着金牌或者奖牌,别无其他。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什么“重在参与”,什么“公平竞争”,全被数字化的成绩所取代;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对体育人的评判标准和奖惩也由数字化的成绩说了算。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具体到教练和选手,谁又能抵抗成绩要求带来的压力,谁又能抵御取得金牌之后的丰厚奖励———“犯规”被抓之后的惩罚与“偷鸡”成功之后的奖励不成比例,其利益甚至超过了马克思形容的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在中国体育界,无论是兴奋剂,还是年龄门,绝对不仅仅是上面两起的孤立事件。在就这一两年内,违背体育道德的事件层出不穷:在去年的全运会上,兴奋剂、消极比赛等事件也发生过;就连一个中学生的业余女足比赛,也出现了国字号“乔装打扮”参赛的闹剧;还有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比赛中多人成绩雷同的“奇观”;更不用说中国足球那点龌龊事了。

  “体育净化人类的心灵”、“体育让青年人走到一起”的格言在这里成为了笑柄,留下的是成王败寇四个血淋淋的大字,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连不共戴天的西班牙“国家德比”中,皇马主场的球迷依然会为小罗的惊艳起立鼓掌;而在“永远争第一”的主场,永远充斥着刺耳的京骂。

  因为我们对体育的认识从根子上就产生了偏差,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欣赏的看客或者业余参与者。而一旦这种大众层面的认知偏差了,其高端的竞技体育更不可能扭转。失去了体育道德认知,就不可能有促人向善的评判标准,那么无论怎么样严厉惩罚,都无法制止这种不道德行为的流行。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普及项目、普及人群,不可或缺的还有公众和专业人士的体育道德认知。□新华社记者 树文

相关推荐
古人“手账”的读法:在单调的生活里,找到所有人的历史
文化
为啥,很多人一开车脾气就变差?
文化
包刚升《儒法道》:包裹在历史外衣下的当代救赎
文化
大戏看北京9月9-15日文艺资讯丨2024展演季精彩继续
娱乐
“大戏看北京”9月9-15日文艺资讯 | “大戏看北京” 2024 展演季,精彩继续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