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被骂为美国傀儡
美国人应该遵守事先制定的撤军日程表,而伊拉克人理应担负责任,且应加快组建新政府。
这个竭力推动所在阵营向其他党派敞开心扉的人,曾经背负“骂名”:美国人的傀儡。
分析人士哈马扎。汉达维解释说,在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阿拉维曾是美国一手挑选的总理。
如今的阿拉维似乎有意与美国保持距离。
当美国记者纳德。帕克尔问道:如果暴力事件持续增多,美国政府是否应该对撤军计划予以重新考虑?
阿拉维回答说:美国人应该遵守事先制定的撤军日程表,而伊拉克人理应担负责任,且应加快组建新政府。
对于未来政局,阿拉维有着自己的打算:“最重要的是,组建新政府的计划应包含一个清晰的外交政策,足以应对安全问题。且安全问题的关键处在于重建军队和警队,甚至是司法系统……”
曾与萨达姆“并肩”
刺杀案的幕后指使是萨达姆同父异母的兄弟、伊拉克情报部门负责人、总统顾问巴尔赞。提克里特。
力图东山再起的阿拉维再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其身世经历再次引起了外界的兴趣。
1945年,阿拉维出生在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家庭。20世纪60年代,阿拉维在巴格达学医时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1975年退党。
随后因意见相左,与萨达姆产生矛盾,最终阿拉维“主动”流亡英国。自此,他被萨达姆列入“清洗名单”。
现在的阿拉维,走路时微跛。在会见部族领导人时,他无法按照传统习俗盘腿而坐。这是他在流亡英国期间留下的后遗症。
当时,阿拉维险些遭暗杀身亡。尽管逃过一死,然而阿拉维还是身负重伤,随之在医院卧床休养一年。
英国媒体2004年披露称,刺杀案的幕后指使是萨达姆同父异母的兄弟、伊拉克情报部门负责人、总统顾问巴尔赞。提克里特。
康复后的阿拉维开始频繁游历中东地区,联合其他流亡者,力求在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境内培养反叛力量。
1996年,在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阿拉维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政变。不过,政变的线索被伊拉克情报机构捕获,最终导致阿拉维所在政党“伊拉克民族团结阵线”面临萨达姆当局的围捕和绞杀。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双塔遭恐怖分子劫机袭击后倒塌。当年,小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时代随之结束。
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其老家提克里特落入美军之手。当月,阿拉维回到伊拉克。
次年5月,阿拉维担任伊拉克临时政府的总理。任期内,阿拉维被指对大规模腐败无所作为,而更受外界指责的是其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姿态”。
2005年,伊拉克举行萨达姆统治结束后的首次民主选举。阿拉维输给了马利基,自此再次奔赴国外,沉寂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