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顽的主儿
老一辈人都有一种特殊技能,就是“红书黄读”:很好很革命的一本书,他们愣能看出很黄很暴力的快感来。这固然是因为那个年代只有红书可读,但人民群众又迫切地需要“黄色”一点的情趣。我曾经帮一个插过队下过乡的老先生订购过书架,又帮他将多年的藏书都摆上去,摆的时候刻意翻了翻珍藏多年的《青春之歌》、《苦菜花》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现里面印有爱情和男女关系描写的那几页纸都被翻得格外旧,有两处“冬妮娅”的字样上还覆盖着口水痕迹。用朱大可先生的话说,这就是“一代中国人性压抑的写照”———他曾经这样评价过畅销书《山楂树之恋》。
而到了年轻一代,“红书黄读”的技能就退化了。我觉得,这跟阅读能力的退化是同步的。我们上中学时,恰逢名著《废都》横空出世,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没劲”:“为了几段儿带方框的性描写,看好几十万字的酸文假醋值得吗?”但是大家对影像的东西却有疯狂的热爱,于是“红书黄读”就变成了“红片黄看”。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家看一部叫《哦,香雪》的电影———根据作协主席铁凝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香雪如何勤劳如何好学大伙儿都忘了,只记得影片开始时,那姑娘有个裸背。裸背一出来,大家哇哇乱叫。后来听说铁凝老师又写了部《大浴女》,把大家期待得不行:“什么时候拍成片子?听这名就露得多!”
而“红片黄看”这个坏风气的刹住,是在大家上大学的时候———不是因为思想素质提高了,而是因为在大学宿舍没人管了,可以敞开了看人体摄影、性教育片乃至黄色录像。那真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见到的猪跑多了,猪肉却也不感觉有多香了。而前两年,我又发现了一个很奇妙、很符合辩证法的现象:看范冰冰同学演的某“情色电影”时,反而觉得不黄了,非但觉得不黄,而且还觉得挺深刻、挺艺术,把阶级分化和女性困境的问题表现得挺好。于是“红片黄看”就变成了“黄片红看”———这个本领的修炼,恰恰是因为黄色的东西看多了,习以为常了,不那么吸引眼球了。
如此说来,真正能够净化心灵,提高素养,使人达到“思无邪”这一高度的,反而是舒琪李丽珍饭岛爱高粟美丽亚武藤兰。她们牺牲了自己纯洁了别人,或者说,使别人不为不纯洁的东西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了。□石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