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零死亡率不切实际
新京报
2010-04-12 09:42

  4月1日《新京报》发表读者来信《“死亡指标”为何不能是零》,认为死亡率就应该是零,怎么能够允许死人,还让定出死亡率的指标。

  这样的希望是好的,但事实上做不到,在追求零死亡率中会付出极高的代价,更有害的是助长了社会上不切实际的、违反科学的要求。

  煤矿事故、交通事故、工业伤亡、医疗事故、飞机失事等等都会死人。这些事故的死亡率是相当稳定的。比如交通事故看起来完全是偶然的。但是全国一年因交通事故而死的人数却相当稳定。现在大约是每年七万人上下。这个数字逐年在下降。煤矿死人也是这样。按每百万吨产量的死亡率计算,我国从1980年的8.2人降到1990年的6.8人,2000年的4.5人,2008年的1.2人。降低得非常快。不过跟发达国家比还差得远,连印度都比我们强。少死人是可以的,但是要付出代价,或者要花钱。如果我们不计代价,可以将某项死亡率降得很低。但是得牺牲别的目标。比如拿交通事故来说,降低速度可以减少事故死人。但是我们往往觉得开车还不够快,宁可冒险开快车。这说明安全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

  所以各行各业规定一个死亡率降低幅度作为目标是很合理的。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 

相关推荐
中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时事
细胞治疗天价药有了“踢馆者” 山东济南谋划打造“细胞基因谷”
新京号
从《广场协议》到“海湖庄园协议”:美式重构再次启动
智库
它们主动被雷劈,把寿命延长到了近300岁
新京号
长轻首次公开饮食模式,让营养食疗惠及每一个家庭
企业资讯
健康中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共筑生殖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
企业资讯
“让猫当主人”:回乡艺术家和200只猫改变的村庄
时事
抗蛇毒血清储备问题引关注,为何国内仅一家企业生产?
消费
按摩店里的高考梦:盲人李金生的两个世界
时事
田见晖:批次化同步扩繁技术,力破我国母猪繁殖、疫病防控顽疾
乡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