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刘再复:中国文学只有乡村情怀
新京报
2010-04-03 02:44

 【香港传真】

 近期,刘再复《漂流手记》第十卷《大观心得》在香港出版。刘再复称之为自己20年在海外的“心灵漂泊史”。3月26日黄昏,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的刘再复,在香港的新书首发会上,以“天与人”为命题做了一番演讲。

 刘再复选择了从信仰与文化的角度切入,他认为中国只有“人”的文化。中国的文化里并不存在西方世界信仰中的“此岸、彼岸”。沿此引申,刘再复指出“中国文学中一向缺乏灵魂的呼告,只有乡村情怀”。但“谈灵魂也有多种谈法”,刘再复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灵魂”所指的应是人的“本心”。平日讲的回归经典里的“典”,他称就是回归到“自我”。他叹道,可惜现在很多的“本心”都被物质和功利所覆盖了。他认为,高于道德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同时他又提醒大家,“讲‘替天行道’其实是在利用天,到最后就成了无法无天”。

 刘再复的新书《大观心得》是《漂流手记》最后一卷,他将其分为四辑,收录的主要是近5年来他在香港媒体上发表过的文论与散文,以及在哈佛大学、澳门大学等地的演讲稿。

 书中第三辑是最特别的,收录了刘再复与女儿刘剑梅2001年在《亚洲周刊》专栏上的书信对话。这一摞以“小梅”和“爸爸”做称谓的对话,一开篇即沉钩于深海,形而上与实态交错:他们写“香港大都市的隐喻”,写“芝加哥学群”的精神取向,关切“9·11”后美国的文化转机,再从阿富汗女人揭开面纱的“妇女解放”讨论,及至春树“身体书写的末世景象”。

 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张璐诗

相关推荐
《铸剑》与复仇:在悲剧中把灵魂的齿痕、伤痕与碎片显示给人间
文化
《仁心俱乐部》总制片人徐立:观众是创作起点,真诚才能扛住市场
娱乐
法官李晓明:40年司法路,敲得响正义也捂得热人心
时事
蒙洼芡实的“升值路”
新京号
家世、情缘与学术:说不尽的陈寅恪
文化
标注城市文明新高度
新京号
宁波:海波鱼跃处鲜味尽尝
文化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提到雄安……
新京号
两会院士说|张福锁:从科技小院走出去的农学生眼里有光
时事
因为特朗普,这些中国的货物漂在海上,不敢停靠在美国海岸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