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认识美食设计师
新京报
2010-04-02 02:40

 中国以前没有尊重厨师的传统,孔子说:“亲君子,远庖厨”,厨师行当是“勤行”,所谓“勤”指的是忙碌、劳累。古代典籍里罕有名厨的身影,多的是文人美食家,他们品鉴美食而被世人称道,而制作美食的人,默默无闻。

 在欧美国家,大厨被尊重,大厨的八卦新闻像明星绯闻一样在坊间传播。厨师和艺术家一样受欢迎,厨师在盘中创造艺术、取悦口舌。

 北京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在这个城市里,理应有与其身份对应的中餐料理和明星厨师,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味道。

 前些年,坊间流行融合菜式,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把建筑美学放置在美食之上,无论是从环境的设计,还是从菜品的排列,先锋派厨师们在盘子里作画,在传统的菜肴里加入一些罗勒、香草或者藏红花,在中国豆腐里掺入奶酪,在酱汁里添加一点鱼露与柠檬。

 然而情调不能当饭吃,花拳绣腿也只能打把势卖艺,不能乱世之中逞英雄。那种不假思索的融合,形式大于内容的食物没有市场,并非用法国鹅肝配上东北大酱就是融合。所有的美食都是以味道为根基,以传统为底蕴,在此之上,添加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对文化的感触,对意境的把握,从而做出美轮美奂的美食。

 如果美食是一种时尚,那么厨师应该是设计师,如果美食是一种艺术,厨师就应该是艺术家。在时尚中,有本土化的创意;在美食中,同样也有本土化的创意。大董、余梅胜、陈庆、傅洋……他们都是北京人,他们用世界的眼光烹饪着创新十足的中国菜。

 许多国际名厨在北京,尝试着在自己的菜品里加入北京的灵魂。诸如新加坡的厨师梁子庚、同乐集团的梁兆基,他们寻找一些北京元素(芥末堆、麻豆腐、烤鸭)融入到自己理解的中餐之中。然而这种尝试罕见成功。就像许多西方设计师用自己理解的东方元素一样:西方人觉得新鲜,东方人不买账,难道在头顶上做一把琵琶就是东方吗?

 而对于北京厨师而言,他们生长在这个城市的血液中,知道以怎样的腔调呈现城市之美。在餐盘上,他们建筑了一个美食中的北京,食材上的中国。

 他们不单单是厨师,更像美食设计师,打通了菜系的限制,也打通了中餐西餐之间的通道,在其间自由驰骋,在餐盘上造梦。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赵子云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远征

相关推荐
北京西城缤纷五月鲜花艺术节开幕
北京
邓亚萍、王耀庆、孙悦……2000余位嘉宾明星齐聚这里→
新京号
来中国影都……
新京号
咱们新疆好地方|312国道如何炒出“中国第一盘”?
新京号
全网爆火!芜湖高校师生参与打造
新京号
北影节,与中国电影一同成长
北京
城市巡礼丨麦浪涌庄台,弦歌伴骑影
新京号
为何又是阜南?
新京号
东北囤冬菜、福建簪花围:在菜市场的烟火气中感受真实中国
文化
新京报小记者探访稻香村零号店,在老字号糕点店开启寻宝之旅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