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官仓在通州
2010-03-29 02:42

订阅
■ 粮仓链接
●周良,北京运河研究专家
在通州所设与漕运有关的粮仓有两种。一种是中转仓,设在大运河北端,因为运河进入通惠河时由宽变窄,无法一下子都运到城里去,于是就临时存储下来,待闲暇时逐渐转运。金朝设有三仓,元代通州的两仓群共有13个中转仓,其中4座在张家湾。
另一种是终储仓。明代因为通惠河时淤时滞,又有为保卫边关的军队补给粮食的需要,所以在通州就直接设立十几座终储仓。
明代隆庆年间,通州撤了东仓并在中仓。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又撤了南仓并在西仓。因为总储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京通官仓中最大的在通州,西仓一座就能顶其他仓两三座。
张家湾因通惠河开通后日渐繁华。漕船除了运送粮食外,为了弥补路途中的花费,也是允许带一些土特产品的,因此在张家湾镇村汇聚了大批各种物资,粮食只是其中一项。张家湾镇村又叫长店,就是因为当时在这一带形成了三里长的店铺街道,茶楼、饭馆等服务性的店铺就有很多。
而像《漕运码头》中所塑造的粮食黑市并不是那回事,作为戏说里面添加了很多臆造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