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威尔斯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曾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这本新作发挥鲍氏信息小说一贯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快乐基因的故事。
【品评佳作】
作为美国新生代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威尔斯的作品有一串响当当的“战绩”:一次国家图书奖,三次国家图书评论界奖提名,同时还曾获得普利策奖提名、罗森萨尔奖、海明威奖以及库柏奖等。《慷慨》(Generosity)是他近期的一部作品,芝加哥《Time Out》杂志称其“很可能让鲍威尔斯再度获得国家图书奖题名”。
学界常常以“信息小说”命名鲍威尔斯的小说创作,因为他作品的主人公多数是从事信息、生物、医学等高端研究领域的职业,作品题材也涵盖了基因重组、计算机编程、复音音乐、环境污染、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高科技话题,可以说,鲍威尔斯的小说几乎涵盖了20世纪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美国评论家沙克纳曾在《新领袖》杂志上指出,在信息小说的创作方面,无人能与理查德·鲍威尔斯相比。不少学者把它与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家品钦相提并论,称他为“最后一位通才”和知识型的作家。
《慷慨》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主人公拉塞尔是一位杂志编辑,兼职在高校文学院教授“创造性纪实文学”写作课程。他的学生之一,Thassadit Amzwar,是一名阿尔及利亚难民,经历了许多磨难,依然“无可救药”的乐观和开心,还因此被起了绰号“慷慨小姐”。拉塞尔被她的快乐所吸引,甚至怀疑她有轻度躁狂症。
小说的另一条脉络是遗传学家托马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发现了一组特殊基因与人的情绪相关,这是一种“快乐基因”。当Thassadit Amzwar的故事引起他注意的时候,他马上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 Thassadit Amzwar一夜之间蹿红网络,而成名的压力甚至几近打破她的快乐。
科学与艺术相融合是鲍威尔斯小说创作最大的特点。主人公拉塞尔的研究课题———创造性纪实文学,他认为本身就是一项高科技的基因强化技术:用现实加创造力,去帮助你掌握你所想知道的。鲍威尔斯不断唤醒读者:“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我们也是在观察一个故事的诞生”。
双线并行的复调小说结构,使得这本小说具有了更加鲜明的后现代特质。纵观近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似乎特别青睐这样一类具有文化杂合背景的作家:他们或身居东西方交汇之地,或游走于东西方文明之间,譬如奈保尔和帕慕克。鲍威尔斯在泰国曼谷的童年经历也让他深得这种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之思。如果说奈保尔和帕慕克是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穿行,那么鲍威尔斯就是在呈现艺术与科学间的对话,体现出文本间的强大张力。□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