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民营航空“生死”五年间
新京报
2010-03-26 02:41

 【民航业】

 国务院重提“非公36条”,提出用四点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调查,希望能够描绘出民间资本目前在交通、金融、能源、电信行业的现状。

 “民营航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国内某民营航空负责人

 昨日至截稿时止,在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T2),春秋航空的相关人员仍在焦虑地和各大国营航空公司协商签转事宜。根据民航局规定,T2投用初期,各航空公司实行无条件签转的特殊政策。然而,各大国营航空公司纷纷以与春秋航空无签转协议为由,拒收春秋航空的旅客,目前其仅和另一家民营航空吉祥航空达成签转协议。

 自2005年3月奥凯航空首飞,我国内地已先后有10多家民营航空公司进入行业。到目前为止,除深航外,民营航空仅剩奥凯(8架飞机)、春秋(15架飞机)、吉祥(14架飞机),华夏(3架飞机)四家。

 继3月21日,国航增资6.8亿控股深航,国内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被国企收购后,3月22日,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表示,国航近日再度提出参股春秋航空。5年前,春秋航空筹建时,国航曾希望与春秋“联手”或参股春秋,遭到拒绝。

 “民营航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国内某民营航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欠款问题上(如欠机场的相关费用),国有三大航空尽管比民营航空多得多,但却很少有人追究,而民营航空公司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没有按时还款,就会被制裁、被停航。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民航全行业亏损282亿,而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分别盈利2104万元、1150万元。

 1月22日,鹰联航空重组后更名为成都航空,从民营变身为国有。2月2日,东星航空最后一笔资产拍卖完成后,成了中国首家破产航空公司。

 今年3月初,均瑶集团以2.2亿元出售了间接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这已是均瑶集团退出的第二家民营航空公司。去年,均瑶集团对所持的鹰联航空的股份进行了减持,从21.4%减持到0.33%。

 2004年,国内航空业首次对民营资本开放。2008年1月,民航局发布通知称,2010年以前,原则上不再受理新设航空公司的申请。对已受理的申请严格审核,每年批准筹建的数量不超过3家。

 本报记者 李媚玲

相关推荐
一名北漂青年的“民营经济进化论”
新京号
全省首家!芜湖这家民企喜获“甲级名片”,与芜湖双向奔赴!
新京号
晚清风云人物曾国藩的最后二十年
文化
掌舵人林中道歉背后:68亿美元“生死战”,旭辉能上岸吗?
房产
房地产最大重整案“落定” 涉1470亿债务、8400家债权人
房产
大戏看北京5月26日-6月1日文艺资讯丨端午赏大戏
娱乐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修改调整,将于近日公布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天安门广场两侧布置花坛;北京今年高招工作规定发布
时事
“数”说高校专业调整,“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新京号
早安北京0402:最高温20℃;4日至6日部分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