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远镜
没吃过鲸鱼肉,不过,估计价格和它们的身形一样,一看就让人“晕”。有关鲸鱼的是是非非,也比其他海洋生物更多,因为它生来就与众不同。当是非不断累积后,即使一些食客有实力消费鲸鱼肉,可能他们也会心有忌惮。
3月12日,新西兰反捕鲸人士皮特·贝休恩被日本海岸警卫队正式逮捕。他可能因为无合法理由登上日本捕鲸船,将面临3年有期徒刑或1100美元的罚款。日本渔业大臣表示:“任何做了错事的人,将依法接受严厉的惩罚。”而贝休恩所在的环保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则宣称将利用任何一个机会来揭露日本捕鲸行动的非法性。新西兰外长穆里·麦卡利说,贝休恩将获得本国的法律援助。对此,美国媒体指出,国际捕鲸协会允许日本捕捞鲸鱼用于科研项目,不过,反对者认为日本以科研做“掩护”,从事商业捕鲸。而商业捕鲸早在1986年已被国际社会禁止。
这不是贝休恩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不同国家对于捕鲸的态度。这是捕与“反捕”的对抗,此外,还有卖与“反卖”的对峙。
日本《朝日新闻》刊文《摄制人员打击洛杉矶的寿司馆》称,洛杉矶的一家寿司馆为食客提供鲸鱼肉,触犯了美国的法律。检举此事的是奥斯卡奖纪录片《海豚湾》的摄制人员,他们曾将该寿司馆的食物外带,以检测其是否确为鲸鱼肉。涉案的45岁日本厨师被控触犯《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可能面临最高五年的刑期或者最多10万美元的罚款。不过,在日本,食用鲸鱼肉已成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二战”以后,日本学校的午餐就包含鲸鱼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鲸鱼肉有食用价值。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寿司馆被控销售鲸鱼肉》称,涉案寿司馆正式声明愿为犯法之举负责,并同意支付罚款,且愿意在法庭上解决问题。美国律师安德雷·比厄特表示:“大家不应一走进饭馆,就点濒危物种食用。”
吃或不吃,各国法律有差异,这源自文化的冲突。可谓“谁的地盘,谁做主”。而在地球上,做主的就是人类:人类偏向于“野蛮生长”,向来以己为尊,以天地间的生物作为自己的食物,进而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在满足自己的胃口时,总是将其他生物逼进生与死的胡同中;人类又总是在按自己的意愿规定,野生的、濒危的禁吃,家养的可以享用;人类要么陷入道德困境,要么面临饥荒或“嘴里淡出个鸟来”,似难两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