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印度崛起须告别传统陋习
新京报
2010-03-14 02:40

 显微镜

 印度在政治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民主政体,经济上已确立了市场化方向,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3月9日,印度在男女平等问题上迈出自独立以来最大胆的一步:印度上院联邦院表决通过女性席位保留法案,一旦该法案在人民院通过,将意味着印度国会545席的人民院中,女性议员人数将由目前的59人增加至181人,250席的联邦院中女性议员人数将在目前人数基础上翻两番,印度政坛格局或将由此改变。

 实际上,早在1996年类似法案就曾被提出过,但由于反对党反对,法案遭否决。因此,此次法案得以通过可谓来之不易。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在印度传统文化中,妇女地位并不高。正统印度教认为,妇女天生比男人低劣,不准参加宗教方面的一切活动。印度还有许多压榨欺凌妇女的陋习,如童婚制度、嫁妆制度、殉夫制度等。近代以来,印度开始对传统宗教进行改革,一些改善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利的法规得以制定和执行,一些妇女组织得以产生和运作。现代印度妇女活动的范围比以前大大拓宽,妇女同男性一样可以接受教育,就职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并出现了女部长、女银行家等。妇女在婚姻、职业、生育等问题上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在全球范围来看,印度妇女受歧视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童婚在农村仍很广泛,嫁妆制度在农村有增无减,殉夫制度依然受到推崇。2009年全球性别平等排名中,印度在134个国家中位列第114位;而在女性文化水平评级中,印度在1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4位。显然,印度妇女解放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不仅仅是妇女问题,综观整个印度社会,很多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仍深深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比如种姓制度,至今仍然是阻碍印度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从各国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转变、即“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而言,文化的现代化往往滞后于经济的现代化,而文化现代化的滞后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可以在短时间内盖起很多高楼大厦,也可以搭建起形式上很完美的现代制度,但要改变在无形中影响人们行为的思维观念,难度却相当大,而这些思维观念也成为不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跨越的鸿沟。

 印度在政治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民主政体,经济上已确立了市场化方向,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由于传统文化的核心———印度教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世俗化,其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根深蒂固,难以消除。这恐将是影响印度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鲁南(学者)

相关推荐
韩国废止农历新年长达90年,为何又在1999年完全恢复?
新京号
你可知澳门(Macao)?
新京号
2024,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化
2024上海书展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长夜行》:人的一生,无非是在这种黑暗与那种黑暗中穿行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