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通鉴
据报道,河南安阳发现了曹操墓,周边的乡亲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可着劲发展旅游业了。傍大墓图发展这在今天好理解,在汉代,皇上修建陵墓的时候,往往喜欢把“天下豪强”移民到陵区,这该怎么理解呢?
这样做有一石三鸟之效。
一、修陵园一般旷日持久,有的甚至要几十年,把工地顺便搞成综合开发区,可以较好地解决劳动力和后勤服务问题;
二、陵园附近建设得热热闹闹,盗墓的不好下手,皇上死了“大隐隐于市”也踏实一些;
三、顺带打击地方豪强。
在汉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豪强的矛盾。称地方豪强是封建势力,这个没错,称皇帝为封建皇帝。其实有点不大对头。皇帝是专制皇帝,是集权的,集权和封建是有矛盾的。中国自古治不下县,基层的统治权全在当地的宗族豪强势力手里,这是中央没资源没办法,不是像一些历史学家说的容许地方“自治”,事实上,地方豪强(宗族、乡绅)“自治”,既无法派生出所谓的民主元素,同时又和中央集权有深刻矛盾。地方豪强和乡绅政治一直有劣质化倾向,他们坐大时,不仅不能成为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很容易倒卷为一种恶霸黑社会统治。
汉武帝修茂陵,要把天下豪强聚集到茂陵,地方豪强的核心资源是土地和人脉,他们一旦离乡背井,拿点浮财到皇上的陵园特区,基本上也就没什么作为了。豪强郭解为了避免离乡背井,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替他说情。郭解能搬动地位显赫的卫青,反而让汉武帝对这位民间大侠产生了兴趣。汉武帝疑惑道:“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不贫”不是简单的有钱,而是有钱有势,凡是和帝王家争夺势力的势力,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中央集权要建立在细碎的社会基础上才能稳定。丞相公孙弘议曰:“郭解虽然是布衣,太有权势了,他可以做到睚眦杀人。有时候他手下杀人郭解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罪比知道且亲自指使还重。所以应该判他‘大逆无道罪’。”这种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你向恶霸只是不小心盯着看了一眼,他还没有说什么,他的打手和走狗就会上来揍你,不管你是记者还是窑工。
“土围子”里面会产生土皇帝,他们的做派和皇帝一样,如果有差别,只是管的地面小点,因为地面小,更封闭,所以更不讲道理,更恶劣,更不顾忌舆论的评价,更肆无忌惮,当然也谈不到历史责任和政治伦理———中央帝国有时候还知道不能太无耻了。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地方恶霸(包括贪官)才是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所以他们拥护中央集权和圣明的皇帝,因为只有皇帝和钦差大老爷才能压制贪官和恶霸。要说起来,皇帝和小老百姓在这方面也是有共同点的,起码表面上是这样,这可能也是帝制几千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