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校行政级别将逐步取消
新京报
2010-03-01 03:57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保障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建理事会或董事会

  本报讯 针对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昨日公布的教改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以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当天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行政化管理倾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教改征求意见稿指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袁贵仁还指出,鼓励和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决策咨询,帮助学校更好地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不过对于这些改革并没有明确的具体时间。袁贵仁特别强调,这些方面的改革,要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随着适合学校特点的制度和政策的健全来逐步推进。

  在此前一天,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们交流时,也明确指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亮点

  1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逐步取消行政化管理模式

  “解读”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其实这不仅是事业单位的问题,连国企也有这样的问题。这需要两个事情要做:一个是“立”,一个是“破”。“立”是什么?是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包括相应的职级、聘任、考核、奖励政策以及相应的养老医疗等待遇制度,然后再“破”,也就是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所长劳凯声:目前在高校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高校存在着套行政级别的现象。有的高校校长书记,是由行政官员调任过去的。他们有的是教育,但有的不懂教育,他会把政府机关的做法带到高校,加重了高校的行政化的倾向。

  实施“高校去行政化”,旧体制和改革会产生冲突。去行政化意味着旧的制度要打破,可能要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可能会遭到反对。因此,不是说旧制度打破了就完成了,还需要构建新制度,这需要时间和智慧。

  - 个案

  吉大去行政化 教师举双手赞成

  中国已有学校开始探索去行政化改革,北有吉林大学,现有南方科技大学(筹)。

  以吉林大学为例,该校制定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而该委员会是吉大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有学校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律不参加任何一个学术委员会,在人员结构上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也使得学术委员会能够独立和自主行使职权。”

  有专家指出,该校学术委员会的改革,使得学术管理与决策,更能切近实际,营造教师专攻学术的氛围。

  王蕾(化名)是吉林大学的一名普通讲师。她告诉记者,2009年,吉林大学就对学术考核进行了改革,对此她是举双手赞成的。无论是教授级别还是讲师级别,都需要根据1年来的学术成绩和教学情况进行评审。此举打破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3年一评的惯例。

  “新措施刚实施的时候,一些教授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怨言,因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压力会更大。”王蕾告诉记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办法让更多教师更加专于教学,专于学术。

  王蕾介绍,在每年评审的时候,每个级别的教师评审的方式也不同,教授、副教授级别除了正常的教学成绩外,还要在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们面前进行演讲,而普通新入职的讲师主要注重教学成绩。“这种机制让教师们的危机意识提高,教学也一定会有所提升。”

  对于吉林大学新的职称评定方式,王蕾非常赞成。她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让教师们更加专注于教学。

  在2009年中国改革论坛暨年度评选活动中,吉林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获得提名。

  2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解读”

  张力:政府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对高校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学校能够依法自主办自己的事情。当然,对学校的权利、政府的管理范围,都要予以界定,划分得更清晰一些。研究型大学可能有更多的自主权,当然前提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很完善,制度也很健全,可以依法自主治校。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要强调外部的监督和问责,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承的。

  所以,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必须相辅相成,学校要把重大事项的决策、经费收支状况等放在阳光下,既然有了自主的裁量权,那怎么行使这些权力就要让大家看清楚。

  3

  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让教授既治学又治校

  “解读”

  张力:纲要里提出“探索教授治学”、“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是希望通过改革的试点,探讨如何既落实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校领导对学术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如果改变学术资源的配置方式,更多让教授担负起责任,对保障学术自由、科技创新很重要。

  劳凯声:办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校长,校长办学的经验,对教育的理解,将会决定办出一所怎样的大学。但是从现在看,校长的选拔基本上类似于政府机关官员的选拔,往往是通过任命,而并不是通过这个学校的教师来进行选拔。

  学校里往往教师的眼睛是最亮的,他们才能选拔出最好的人才,但是现在的选拔过程中并不看这个。当然也有组织部门向教师了解情况,但这其中也会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这在大学的管理上是不可取的。

  4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

  鼓励中介做高校评估

  “解读”

  劳凯声:高校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关键不在哪种机构来进行评估,而是要建立起合理的评估机制和标准。

  现在高校的评估,一类是教育部官方评估,还有就是民间评估,后者的评估有很多组织单位在做,往往还会引发各界争议。其实,两类评估都会有问题,前者有行政化色彩,后者存在公信力问题。

  纲要中提出的“中介组织”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很难界定。因此,高校评估的关键还是评估手段和评估标准。而且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形成多元化办学的评估标准,而不能说所有的学校办成北大清华那样就是最好。

  5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高校董事会

  “解读”

  劳凯声:目前在我国一些公办高校中,也有理事会和董事会,但是并不多。

  这里指的董事会和理事会与公司董事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董事会是和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比如持有股份的人,就是老板。但是高等学校的董事会不是企业,高校的董事会和理事会会吸收各方面的人士,包括社会上的人士和专家。像美国高校的理事会董事会,就不是一种协调利益关系的组织,而是懂教育愿意为教育,为高校发展出谋划策的人。

  一般而言,董事会和理事会每年或者半年开一次会,来对高校的发展进行决策,其他的不管。至于教育部在纲要中提到的理事会和董事会,更多的是提倡高校进行探索,并非说都要建立。

  “先行者”

  南科大去行政化

  一是去掉外围的行政化。南方科技大学是独立法人单位,学校设置章程,在特区立法内依法治校。

  行政部门按照法律规定拨款,授予财务、人事和学校运作的自主权。

  二是内部制度设计。除校长外还要有8位校领导,这样构成9个人的核心。这个核心的一半由教授选。

  吉林大学去行政化

  据《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是吉大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

  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

  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采用轮值制,任期两年。所有层面的委员都通过民主推荐或者选举产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吴鹏 邢世伟

相关推荐
打造城市特色体育IP,海淀3×3超级争霸赛本周五正式开赛
北京
54人!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兴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新招聘
新京号
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4月23日启动报名
教育
清华发布今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面向县级及以下高中农村学生
时事
老人取消“会员”被骗55万元,北京通州警方及时止付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系应美方请求;一揽子金融政策出炉
时事
计划启动!仙游这些高中生可以报名!
新京号
谋局布新 聚焦各区各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六)
新京号
赣锋锂业:将推动低成本锂资源项目投产
汽车
头条 | 刚刚公布!界首招17人!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