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维和警察走过10年光辉路
新京报
2010-01-19 11:54

  弘扬维和精神铸就和平利剑
  
  ■核心提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的大国责任越来越重,履行的国际义务越来越多,在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地区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派遣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决定,既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之举,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实际步骤。10年来,中国维和警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践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树立中国警察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1
  
  【时间】2000年1月【地点】东帝汶【事件】公安部派出15名维和警察参加维和行动【关键词】揭开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序幕
  
  2000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此后,中国警察开始活跃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舞台上。
  
  2000年8月,公安部成立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承担维和警察培训任务。2001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3年1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阿富汗任务区派遣一名高级警务顾问,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阿富汗维和行动。
  
  2004年4月,公安部向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派遣首批12名维和警察。
  
  2004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一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6月,公安部组建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并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开展培训。
  
  ……
  
  光阴荏苒。时间走到了2004年的10月17日,这一天,中国维和警察与海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2
  
  【时间】2004年10月17日【地点】海地【事件】第一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出征【关键词】海地维和精神
  
  2004年10月17日,95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乘坐联合国包机从北京出发,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飞行,安全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与9月18日先期抵达海地任务区的30名先遣队员会合。
  
  就此开始,由125人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警察防暴队,将按照联合国的要求,在海地任务区履行为期6个月的维和使命,配合和支援维和警察或当地警察的执法工作,处置群体性治安突发事件,参与重大公共活动的现场警卫,以及协助组建、培训当地警察防暴队。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维和警察队伍,并且是到一个未建交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警察参加维和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04年2月初,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腹地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海地突发政变,各派互相攻伐,治安极度恶化。2月29日清晨,第一个“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辞职,流亡海外。同日,多国部队进驻海地,维护海地的和平与稳定。
  
  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成立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的1542号决议,以解决海地中长期发展问题。决议规定,向海地派遣包括6700名军队人员和1622名维和警察(其中包括6支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维和力量。
  
  联合国向中国发出了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邀请。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指示:“一定要选精兵强将,为国争光,不出任何问题。”
  
  公安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6月,全国公安机关选调精兵强将到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集结,参加首期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训班。
  
  经过3个多月的严格培训,包括13名女警在内的125名民警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的考核评估,组成了中国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这支防暴队平均年龄28岁,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公安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公安业务技能;经过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心理素质良好;大部分队员英语达到四级以上水平,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并具有两年以上驾龄。防暴队各级指挥、对外联络人员还接受了英语、法语强化培训。
  
  出发前,周永康同志亲自视察检阅防暴队,为大家壮行。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宏伟与防暴队临时党总支成员集体谈话,提出了“政治第一、党组织第一、思想工作第一”的建队原则。
  
  中国防暴队进驻海地后,面临重重困难:战乱频仍,安全形势恶劣;队伍临时组建,时间短;队员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偏低;首次参加维和行动,缺乏相应经验。
  
  在种种不利条件面前,中国防暴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不畏艰险、顾全大局的精神,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转变战术和意识,研究解决办法和对策。比如,建立了一套与任务相适应的勤务制度;开展了针对性训练;制定了严格的勤务纪律;及时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系统;做好每次行动或任务的预案;加强各种防范措施,等等。
  
  防暴队员还经常深入到当地社会慈善机构和养老院、学校等地,积极开展社区警务活动。2004年11月30日,防暴队组织开展了到达任务区之后的第一次社区警务活动,前往太子港一所教会学校和教会救助站,看望学校的儿童和救助站的老人,为他们送去了急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孩子和老人们激动万分,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并与中国警察热情拥抱,齐声用当地语言高呼:“谢谢中国警察,你们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中国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海地的6个月中,圆满完成了重点地区定点驻守、联合巡逻、抓捕、收缴枪支、现场警卫等多项高危勤务,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秩序。
  
  在长期的海地维和实践中,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育形成了“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海地维和精神”。
  
  2004年10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访问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并对中国维和警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苏丹任务区派遣一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苏丹维和行动。
  
  2006年12月,维和警察庞波荣获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7年12月,维和警察吴强荣获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8年3月,维和警察集体荣膺凤凰卫视“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07年10月,在公安部派出维和警察防暴队3周年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7周年之际,周永康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三年维和,表现优异,为国争光,望忠实履行使命,继续创造佳绩。”
  
  2008年7月,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专程到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观看即将赴海地执行任务的第七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术演练,并要求全体维和警察继承和发扬“海地维和精神”,为维护任务区社会稳定、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作出新贡献。
  
  3
  
  【时间】2010年1月13日【地点】海地【事件】里氏7.3级强烈地震【关键词】不辱使命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许,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此次强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置与拥有200万人口的太子港相距仅16公里。这是海地200多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同时也是加勒比地区近年来遭遇规模最大的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向亚洲的东帝汶、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和美洲的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目前尚有191名维和警察在东帝汶、利比里亚、苏丹和海地4个任务区执行任务。”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说。
  
  10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不辱使命,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部分中国维和警察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相继担任任务区行政管理、行动规划、后勤保障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先后有30多人在任务区担任副总警监、地区警察局长等中高级职务,有2人被选拔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工作,有5人被聘请为联合国维和训练教官。
  
  10年来,全体维和警察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创造了辉煌业绩,赢得联合国、驻在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警界同仁的广泛赞誉。
  
  10年来,维和警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形成了以维和培训为基础,以严格选拔管理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体现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为目标的工作格局。在纪念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总结维和警察事业10年来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警察在国际维和舞台的影响不断扩大。至今,中国维和警察创造并保持着“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三无”纪录,且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坚强意志。10年来,中国维和警察经受了复杂局势和恶劣环境的特殊考验,在新时期特殊环境下自觉弘扬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维和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公安部网站 

相关推荐
【援藏干部风采】援藏干部点亮藏族眼疾患儿的希望之光
新京号
人大理论讲堂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遵循
新京号
【推荐阅读】一位资深公益人与DeepSeek对话之后……
新京号
从燕园到高原,她是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3月17-2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赵氏孤儿》诉说命运
娱乐
散文丨核能,书写时代史诗
新京号
最美基层民警贺胜:坚守在祖国南海的岛礁民警
时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京号
学习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月13-19日文艺资讯丨中芭舞剧《过年》喜迎新年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