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哥本哈根大会“沉重”落幕
新京报
2010-01-17 02:43

 2009年度新知话题·话题9

 去年12月7日至18日,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也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

 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这五年内,全球工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以1990年排放量为基准减少5%。到了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如果没有一个新的全球公约,或《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公约,那么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科学界,主流意见认为气候变暖必须控制在增加2度之内,这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接下来的5到10年内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如果气温增加3到4度,全球一半的物种可能灭绝,一些国家可能被淹没。因此,哥本哈根大会的作用极其重大,有人视其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一些组织打出“希望哈根”(Hopenhagen)的口号。

 来自世界各地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非政府组织、商人、记者等15000多人聚集在哥本哈根。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炼狱般的两周,谈判桌上充满了火药味。大街上,环保分子做着各种抓人眼球的抗议行为。丹麦不得不派出6000多名警员,拘留了近千名抗议分子。

 大会最终没有达成一个类似《京都议定书》的新的协议。很多人说,哥本哈根大会失败了。其实,这个结果在很多人意料之内。即使这样,大会依然改变了一些东西,比如人们发现,气候问题的承担者不再只是简单地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角色。大会最后一天,美国、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五国首脑关起门来,然后交出了一份声明,这意味着,各国政府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减排目标。这个结果尽管远比不上一个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但总比什么结果都没有要好一点。另一个变化是,在接下来的气候会谈比如今年即将举行的墨西哥城大会中,国与国的单独会谈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

 哥本哈根大会开的痛苦,但并非一事无成。大会实现了工业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投入的1000亿美元资助。一个较大的突破在森林化问题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80%来自工业活动比如电力、交通、垃圾处理、建筑等,20%则是因为荒漠化,此前的《京都议定书》侧重大头的前者,主要要求工业和交通减排,然而,如果能够对后者进行改善的话,这可能是一个更快、更简单的减排途径,名为“减少荒漠化和去森林化排放”的国际项目就是意图通过减少荒漠化,增加森林覆盖来减少排放。这次大会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份帮助各国保护森林的草拟协议。

 大会为墨西哥城大会铺设了道路,决定了继续讨论的问题和方向,而很多国家也已经自行设立了自己到2020年前的减排计划。哥本哈根大会尽管吵吵嚷嚷,也没有取得人们渴望的结果,但它并非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专家观点】

 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背景和形势复杂、过程跌宕起伏的会议。会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各方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各方对会议的成果普遍感到不满意。

 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可以归纳为:锁定了到目前为止达成的共识;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发达国家在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的进展;确定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2℃的保护气候的长期目标。

 另外,相关人士云集哥本哈根,凝聚了保护全球气候的政治共识,这对今后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本身还是一个保护气候的最重大的公众宣传活动、及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员活动。

 无论如何,哥本哈根会议仍然不失为一次保护气候的重大行动和事件。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必将对2010年年底的墨西哥会议能够达成更加富有实质性内容的协议,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带来重要影响。

 ———吕学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相关推荐
1630名选手参赛,第十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体育舞蹈比赛落幕
体育
巴菲特股东大会落幕! “股神”如何把脉全球经济?股东解读来了
财经
京浪岛体育文化公园更名为“京西月季洲”
北京
正式更名!
新京号
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的50%
科技
569名,感谢你们!
新京号
五月绽放门头沟!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新闻发布会传递这些信息——
新京号
首届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赛在即,科技爱好者探秘“天工”
北京
新闻8点见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闭幕
时事
海淀发布“创新合伙·民营企业陪伴成长计划”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