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个人道德不能避免腐败
新京报
2010-01-09 02:42

 常识的立场

 日前,由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问卷调查结果发布,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82.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超过了许多民生问题。我对这一调查结果颇感诧异。尽管天天都在讲反腐败,腐败却没得到有效遏制。我同时感到欣慰,因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仍然在关注社会公正,并视腐败为社会的最大危机。同时,民众对腐败的忍无可忍,也表明尽管反腐的时间之窗尚未关闭,但机会越来越少。

 然而,民意的体现却不能最终解决腐败问题,民众可以监督权力的运作,举报官员的腐败,但民众毕竟无权处理官员,也不应当像“文革”时期,靠发动群众搞斗争的方法。目前的腐败问题越来越趋向于制度性腐败,对此也只能采取制度性反腐的措施。必须认识到,现代法治社会是建立在权力之恶的理论预设之上的,对官员的监督除了社会舆论,制度上的权力制衡、司法的独立权也不可或缺。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停滞不前,导致反腐的成效甚微,这从调查问卷中的第六大挑战“民主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中也可以看出民众的认识。

 腐败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制度问题。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几乎所有腐败官员在东窗事发后都会将此归结到个人品德。如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在狱中写下忏悔录,痛称自己的犯罪是由于独断专行、作风霸道、张扬自我、以党代政。说实话,除了“以党代政”这一条属于制度上的问题,其他犯罪原因均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对其他官员,起不到任何真正反腐的作用和启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贪官中,很少有人谈到权力不受制约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对腐败的真正原因,连一般公众都看得很清楚,这些官员为什么却视而不见?公众需要法律,是因公众不掌握权力,而贪官们不需要法律,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仍然是权大于法的意识,并且事实证明当他们大权在握时,他们的这个认识似乎也没错,所以在他们入狱后,才会只从道德自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只要官员个人道德高尚就可以避免腐败。

 按照王明高教授的说法,公众的认识可以说是要求实现法理性政治体制,而那些贪官的认识可以说还是停留在传统伦理性政治体制上。尽管伦理因素在社会中能发挥很大作用,但法理性体制却具有稳定性、常规性而更贴近于人性的实际。人性本善,所以良好的制度建设方有可能;人性本恶,所以良好的制度建设方有必要。

 至于王明高教授提到制度性反腐可能会有一定社会风险,如腐败现象的查处和曝光,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和社会骚乱,我觉得问卷调查的结果已经说明了问题,公众对反腐仍然抱有希望。正如王教授所说,即使有“刮骨疗伤”之痛,也需要积极治疗,而反腐如果不从制度上着手,就几乎没有希望。

 人性本善,所以良好的制度建设方有可能;人性本恶,所以良好的制度建设方有必要。反腐如果不从制度上着手,就几乎没有希望。

相关推荐
“七问七答”明确聚餐吃饭问题
新京号
速看!雄安多部门致信新区中小学生
新京号
广西: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政事儿
大理:坚决拥护省委和省纪委监委决定
政事儿
2025年中考将举行,顺义静待考生提笔逐梦
新京号
费东斌被查 国家铁路局: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第一看点
7月暨暑假卫生防病提示
新京号
选聘5+27人!雄安多校招人啦→
新京号
爱的理由、“错付了”,以及应当如何生活的其他伦理学对话
文化
北京中考将开考,道法开卷考试可带教材、不能夹带和粘贴资料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