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时代》周刊“另眼”看中国
新京报
2010-01-09 02:41

 一年一度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揭晓了。2009年的年度封面人物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但是和中国人相关的是,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之外,“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入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上《时代》周刊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是工人群体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入围年度人物,再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历史的问题。

 《时代》:将新闻和历史融合在一起的杂志

 如果说文章是杂志的嘴,那么封面就是杂志的脸。

 对出生于中国山东地区的传教士之子亨利·卢斯来说,作为《时代》周刊的创始人,《时代》周刊绝不仅仅是一份媒体,它的“嘴脸”也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这单从《时代》周刊创刊时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时代》周刊不叫《时代》,而叫《事实》。很快,这份杂志就被改成了《时代》周刊。在《时代》周刊的新闻观中,新闻是通过人展示出来的。《时代》周刊的编辑说,只有人的故事才是新闻中最重要的元素。

 《时代》创刊于1923年,到现在已经86年了。我们历数一下,从第一位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著名的飞行员林白到现在,涉及的封面人物中有超过50%是国家领导人,另一部分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宗教人士、科学家、知识和技术精英,还有在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人类群体,甚至还有一些“不是人”的形象。

 其实如果细看《时代》周刊,我们会发现两种封面人物。一种是新闻性的封面人物,根据新闻的发生随时登上周刊封面,另一种则是年度性的封面人物,作为每一年的时代标识登上封面。也就是《时代》周刊一家,在长达80多年的历史中,坚持不懈地秉承每年一次年度封面人物的做法,最终成为《时代》周刊的一大特色。

 在1927年第一次评选封面人物的时候,《时代》周刊这样说:“它开始的初衷是为了回顾。它成为了一个新闻事业的传统。现在它也成为了美国人的一个习惯,并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使那位创造性、指导性地推动了世界发展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除年度人物之外,《时代》周刊还有不少年度性的操作方式,比如近些年来,它每年都推出年度《时代词汇》,记录这一年中最频繁出现在美国媒体上的关键词或者新词。

 这一切都提醒我们一个问题,新闻不仅仅是新闻,而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门。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章”,那么1986年的《时代》周刊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恐怕会是一份在操作上将新闻和历史融合在一起的杂志。

 随着冷战结束,《时代》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那么随即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第一种类型是与美国历史息息相关的人物。从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登上《时代》周刊年度人物频率最高的群体,是美国总统。几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有成为年度封面人物的历史,差别只在于每个人的频率不同而已。

 比如老布什在任内只成为一次年度封面人物,但小布什就两度成为年度封面人物,还登上过平时的时代风貌。对于一份美国杂志来说,美国历史的展示无疑是最重要的。这种展示同样会通过创造历史的公众人物开始。

 第二种则是与世界政治息息相关的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期间,参战国的元首们毫不例外地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种历史有的时候也通过群体人物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1936年《时代》周刊曾经用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作为封面人物。这四位坐在一起,背后是远东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和时代中那些苦难深重的民族。

 而在21世纪的头9年中,有两次年度封面人物都给与了经济主体,一次是2002年安然事件的当事人、报道者和检察官集体,另一次就是刚刚度过金融危机的2009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登上封面。

 同时,这种对世界政治的判断,往往也是从美国媒体的角度作出的。比如1981年的年度封面人物波兰团结工会主席列赫·瓦文萨,1986年的年度封面人物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他们的新闻之所以精彩,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满足了美国媒体和政治的所有想象。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第三种类型,那就是我们自己。2006年的《时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是我们自己———“网民”。全世界的网民在那一刻成为年度封面人物,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已经影响到每一个生活领域。

 其实除人之外,在《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上,还出现过很多体现时代特征的事物。1982年,随着电脑科技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个人电脑第一次以非人类的方式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在1988年,全球环境问题开始从科学命题向政治命题转变,这个时候年度封面人物则成为一个蓝色的星球。

 从总体上看,随着冷战的结束,在整个《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上,也呈现出日渐多元化的特点。

 这种多元化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伴随着全球公共议题的增加,代表全球问题的人物开始登上《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1996年,美国华裔医学家何大一成为了当年的年度人物,原因既是因为他在艾滋病防治上做出贡献,同时也是因为艾滋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全球所关注,携带者的范围也日渐扩展。

 另一方面,普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以历史创造者的身份,与《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约会,或者错身而过。比如1975年美国妇女集体登上封面是因为联合国宣布1975年至1985年为“国际妇女十年”,《时代》周刊说“女人们举起了她们的天空,并开始扩宽她们的疆土”。

 国际媒体观察中国的角度,正发生根本改变

 因为亨利·卢斯的出生地在山东,因此中国天然地成为了《时代》周刊眼中最为关注的对象。

 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中,中国人也并不罕见。根据统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中,蒋介石有10次,周恩来有6次,毛泽东有5次。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也曾经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这不难理解。通常意义上说,美国人最为熟悉的中国人,往往是政治人物。最早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是1924年9月5日当期杂志的吴佩孚。当时的中国内部,正笼罩在直奉大战的阴霾中。一位中国军阀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实并不能真的让读者了解发生在中华大地上复杂的政治事实,但是却符合《时代》周刊关注世界问题的风格。

 因此在整个中国发展的历程中,政治人物的面孔绝非罕见,其中既包括罗瑞卿、陈毅,也包括江青、林彪这样一些中国政治中难以忽略的人物。

 另一方面,《时代》的对华态度,也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最为典型的变化发生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在那一期的《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中文“友”字,嵌入的4张照片,分别是尼克松在华见到毛泽东、周恩来,观赏《红色娘子军》和登上长城的图片。对于一个带着历史意识形态的风尘的美国杂志来说,这样的举措其实意味着舆论的变化。

 后来章子怡登上过亚洲版《时代》周刊的封面。在奥运会期间,《时代》周刊专门出了一次奥运特刊,特刊的封面人物是中国运动员刘翔。

 而草根的革命发生在2005年的《时代》周刊上。这一年的封面人物是当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跟随着她的,是一连串美国人所熟悉的词汇:亚洲英雄、民主、中性、宽容。

 这期杂志的意义,实际上代表了国际媒体观察中国的角度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政治人物主题,正在为事实和趋势所改变。

 整个21世纪以来,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关注,开始超越对传统政治议题的兴趣。毕竟这场改革开放的历史运动,脱离了草根是不可能实现的。民众成为最强大的社会动力,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绝非偶然,但是对于书写历史的人来说,却需要别样的勇气。

 

 结语

 谁来主宰历史?几乎所有的唯物历史学家都会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是历史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但是人民究竟用什么方式展示他们的力量,其实历史学家们往往缺乏记录的决心和耐力。这个时候,媒体天然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无论是1986年的《时代》周刊,还是刚刚新生的媒体,这种使命都与生俱来。

 《时代》周刊给我们展示的这些面孔,或浮沉一时,或名垂一世,但是当这些画卷从我们面前蒙太奇般地一一掠过之时,我们的历史才不会缺乏主角,也不会失语。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学者)

 草根的革命发生在2005年《时代》周刊,这一年的封面人物是当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跟随着她的,是一连串美国人所熟悉的词汇:亚洲英雄、民主、中性、宽容。

 这期杂志的意义,实际上代表了国际媒体观察中国的角度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政治人物主题,正在为事实和趋势所改变。

 民众成为最强大的社会动力,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绝非偶然,但是对于书写历史的人来说,却需要别样的勇气。

相关推荐
“买得起艺术周”来了,展现科技与艺术魅力
娱乐
车展观察丨联名共创玩法新,车企瞄上年轻人
汽车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仙居下汤遗址入选
新京号
在对话的旷野上|《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热卖中
文化
今天,省委书记担任“湖北文旅首席推荐官” 向世界推荐!
时事
“不一样的社会观察”第五季征稿 设置10万元写作基金
文化
穿过书脊的窄门,走向春天|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回顾
文化
活动预告 | 邹汉明、余斌、邓安庆对谈,共话穆旦与杨苡
文化
对话一加李杰:端测AI是大趋势,关税战对中国手机品牌影响有限
科技
支棱时刻:精神锚点建造指南|2025北京图书市集沙龙预告②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