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仅18岁的刘文强自杀了。生前,他是北京吉利大学的在校学生。去年12月24日,他拿了同宿舍好友2400元钱,在完成去迪厅、喝烈酒、和姐姐吃饭等活动后,在一家高档酒店内持刀自杀。
爱美爱干净
爱美爱干净,这是刘文强留给家人最直观的印象。
文强从小特别爱美。母亲黄丽斌回忆,即使很小的时候,文强也从不光膀子,更不会像其他小孩子一样穿着小内裤满屋子跑。看到别人光膀子,他还会说“不文明”。他穿衣服时一定得把所有扣子都扣好,一颗都不能散开。
文强讲卫生的习惯同样是出了名的。每周,他的毛巾都要用高压锅蒸两次消毒。冬天一天洗一次澡,夏天一天两次,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同学眼中的刘文强有些另类、新潮。他对皮肤保养比较重视,还会教舍友一些美容常识。三姐刘文君说,文强寝室的被单、枕套,会定期用高压锅消毒。每天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水,他都有规定,并严格执行。
连母亲黄丽斌都说不清楚,儿子对美的追求为何会如此苛刻。
文强的父母生育了三女一男,文强最小。对四个孩子,父母一贯公平对待。没想到这却无意中伤害了文强。他总抱怨家里孩子多,“所有的东西都要分成四份,我很不甘心。”这是文强临终短信中的原话。
懂事有爱心
懂事,有爱心,也是文强从小就有的优点。黄丽斌说,每年的三八节、母亲节和她的生日,文强都会早早地攒钱,等到那一天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次都没有中断过。”姐姐下夜班回家,他还会给姐姐蒸点心,做宵夜。每次碰到捐款的场合,他都会劝妈妈再多捐一点,还拿出自己攒的零花钱补进去。
他的舍友陈兵(化名)说,生活中,文强非常仗义,非常有心。他曾和好友约定:“发达了,不相忘”。12月24日中午,文强拿出2个包装得很有新意的苹果,分别送给了陈兵和另一个好友“米尔”,“每逢节日,他也会送我们一些小礼物。”
对自己,文强却很节俭。衣服新潮,但绝非名牌。黄丽斌回忆,每月打给儿子的零花钱,他还都能省下来,还说要用这些钱给家人买礼物,放假后带回去。
文强从小喜欢运动,身体很棒。进入大学后,玩花式篮球和看魔幻小说是他的两大爱好。陈兵介绍,文强篮球打得很棒,经常参加比赛,有时候在球场上看到陌生人的花式球技比他出众,他会当场请教并私下练习。而魔幻小说则是从网上下载到手机里,“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等网络作家是他的最爱。
“话别”求原谅
他原本是想跳山自杀的。“华山怎么样,好玩吗?”一个月前的一天,刘文强这样问舍友。他临终前发给好友的短信中透露,当时因没钱和不会坐车只得放弃去华山。“还不如一把刀来得实在”。
“他心事很重。”陈兵说,平时宿舍有洗澡卡、公交卡、鞋子等东西丢失了,但大家都没在意,只有文强一直挂在心上,遗言中还澄清那些失物跟他无关。
“觉得自己活得没意义,回想起来,没做过一件令家人开心的事。”以及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是文强遗言中的自杀理由。
遗言显示,事发前,文强偷偷拿走陈兵的银行卡,取了2400元钱,“奢侈”了一回:买很贵的冰激凌,喝酒,住酒店。家属说,他临死前喝了掺有感冒药的烈性酒,还买了三四把刀,“他用刀往颈部、腹部捅了很多刀,写下‘我终于解脱了’。”
“砰砰(对陈兵的称呼),你就当施舍给我2400元让我解脱吧,奢望你能原谅……”在遗言中,文强这样与好友“话别”。
本报记者 陈博 王卡拉
■ 亲友寄语
他永远都是我的好弟弟。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和他做姐弟,我再也不会用妈妈一样的口吻去管他,我会更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好好地照顾他。
———三姐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