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安阳墓将申报全国文保单位(3)
2010-01-01 01:43

订阅
■回应
●石牌真假?
8件石牌7件源自发掘
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是这次曹操墓认定的关键证据,由于其中1件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回的,引发质疑。
大刀是否系关键性证据?对此,孙新民回应称:“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8件,只有1件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其他7件均为科学发掘出土。”
潘伟斌则表示,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只是旁证,是公安局抓获盗墓分子后,法院要对疑犯量刑,大刀只是对疑犯的一个判刑依据。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也称,曹操墓的确认主要是通过考古队员自己挖出来的东西下结论的,而不是通过公安部门的口供和追回的东西,那只是个旁证。
石牌是否系伪造?孙新民表示,石牌铭刻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大墓出土的石牌等文字材料,从汉书字体特征、铭文体例角度分析,其年代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
郝本性说,东汉时期有个太学,曾用一个石碑来规范当时的字体,这个碑距离曹操去世相隔45年,石碑上的字与曹操墓出土的字体是相似的。
对于伪造说,孙新民称这样形制、质地的文物为首次考古发现,基本未见于传世品中,而且从随葬用品名称所见的内容来看,绝无现代伪造的可能。郝本性则认为,“这种假盗墓分子根本造不了。”
●封号不符?
“魏武王”石牌符合历史
孙新民表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孙新民说,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称“武皇帝”和“魏武帝”。
郝本性表示,曹操只有从二月份到十月份的时间被称为武王,所以更说明这个墓是可信的。
●石牌真假?
8件石牌7件源自发掘
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是这次曹操墓认定的关键证据,由于其中1件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回的,引发质疑。
大刀是否系关键性证据?对此,孙新民回应称:“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8件,只有1件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其他7件均为科学发掘出土。”
潘伟斌则表示,魏武王所用格虎大刀只是旁证,是公安局抓获盗墓分子后,法院要对疑犯量刑,大刀只是对疑犯的一个判刑依据。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也称,曹操墓的确认主要是通过考古队员自己挖出来的东西下结论的,而不是通过公安部门的口供和追回的东西,那只是个旁证。
石牌是否系伪造?孙新民表示,石牌铭刻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大墓出土的石牌等文字材料,从汉书字体特征、铭文体例角度分析,其年代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
郝本性说,东汉时期有个太学,曾用一个石碑来规范当时的字体,这个碑距离曹操去世相隔45年,石碑上的字与曹操墓出土的字体是相似的。
对于伪造说,孙新民称这样形制、质地的文物为首次考古发现,基本未见于传世品中,而且从随葬用品名称所见的内容来看,绝无现代伪造的可能。郝本性则认为,“这种假盗墓分子根本造不了。”
●封号不符?
“魏武王”石牌符合历史
孙新民表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孙新民说,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称“武皇帝”和“魏武帝”。
郝本性表示,曹操只有从二月份到十月份的时间被称为武王,所以更说明这个墓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