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在法国中小学,“爸爸妈妈”要变成“家长1家长2”了
新京报 编辑 王言虎
2019-02-20 19:22
你好,家长1;你好,家长2。

几个月前,法国国会通过《反日常教育暴力法》,禁止家长打孩子屁股,引起不少争议。沸话还专门讨论过——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几天前,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一则法案修正案,似乎又让法国老百姓吵翻了天。


这则由马克龙内阁推出的教育改革法案的修正案规定:未来在法国的所有中小学的正式文件上,将“爸爸”和“妈妈”改称为“家长1”和“家长2”。

 

为什么会这样改呢?


法国政府称:“政府推动此项修正案的目的在于确保同性恋双亲的合法权利”。

 

也就是说,在法国官方看来,孩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爸爸、爸爸,或者是妈妈、妈妈。这样一来,传统上爸爸、妈妈的称呼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同性恋双亲的合法权利,所以显然得改。

 

那么,法国民众对这项修正案,怎么看呢?


有人认为,很好,这一措施使得家长变得平等,也对社会平等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种改法不光让家长受益,一些同性恋家庭的孩子也能少受些歧视和欺负。



当然,也有人对此进行批判和质疑:有人觉得,“家长1”听起来比“家长2”权力更大,家长之间会不会进行“家长1争霸赛”?也有人说,放着父母不叫,换成数字,似乎行政色彩大过了人情关怀。



此外,还有一些批评声音,认为这种做法矫枉过正,反而是对异性恋父母的不尊重,破坏了社会平衡,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总之,社会平等的确是始终应当为之努力并实现的一个目标,这没有错,但是“爸爸妈妈”也几乎是根植于全人类观念中的一种称呼,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改变。如果一定要在此作出取舍,还是应当交给公众自己进行选择。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该项修正案由国民议会(国会下议院)通过,还需要等待国会审议和投票才能生效。所以,法国的中小学目前还不需要“改口”。

 

而且,这项修正案的内容也只是对中小学正式文件的规定,对学校的日常教学暂时没有限制,所以不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比如以后唱歌要改成“一生要强的家长1,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或者“啊,这个人就是家长2,啊,这个人就是家长2”)。


以上视频截图来自梨视频。


□ 李文隽(大学生)


编辑 王言虎  实习生 杨凯文   校对 刘军

相关推荐
速看!阜阳市教育局连发提醒!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 | 多地探索的中小学春秋假 到底怎么放?
时事
事关中小学生校服!市教育局明确!
新京号
头条 | 市教育局明确:坚持“双自愿”原则!事关中小学生校服→
新京号
雄安31所托管试点学校暑期免费服务学生超2万人次
新京号
芜湖市教育局重要提醒!
新京号
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 两部门发布《指引》
第一看点
市教育局连发提醒!
新京号
刚刚,阜阳市教育局连发提醒
新京号
头条 | 刚刚,阜阳市教育局连发提醒!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