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建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比较优势
新京报 编辑 李冰冰
2019-02-20 12:41
粤港澳大湾区之大,绝不是大城市群传统发展战略和路径的简单复制,而是世界视野下的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融合。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公布。纵观该纲要的具体内容,深远的战略眼光以及布局的宏阔,是其给人最为强烈的印象。

某种意义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虽依托于大城市群,但在现实布局上却显著超越了单纯城市群的发展理念,向真正的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迈出了一大步。

就纲要而言,它为粤港澳大湾区划定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5个战略定位。而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以及十九大以来国家核心区域战略的谋划、布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更有可能是中国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排头兵和示范区。

正因如此,前面所说的“真正的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绝非只是指一国之内的区域一体化,而是世界层面的区域一体化。

从对世界的融入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深圳这类国内最为开放的城市,还拥有香港、澳门这类与世界完全无缝对接的城市。其融入世界的程度以及为世界所接纳的程度,在国内没有其他地方可与之比肩,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进入世界级城市群最为有利的条件。

从城市发展来看,无论是单个城市,抑或是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城市群,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群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其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在全国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对外贸易上,长三角又对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重大挑战。若仅从城市群的发展上来比拼,粤港澳大湾区也缺乏独特的优势和发力点。

故就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禀赋可能并不比长三角城市群强多少。粤港澳大湾区若想在比拼中领先对手,或者是发展出迥异于对手的明显特色,的确需要靶向发力。揆诸当下,在融入世界的便捷性、亲和性上,粤港澳大湾区就有着先天基因。这一点,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

有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体化发展上表示担忧,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涵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关税区、三种货币”。

从技术的角度讲,这的确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极为复杂的局面。但如果换一个看问题的方向,一个区域内制度、关税、货币的各异,恰恰是世界多元化的表现,它为一体化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在多元世界中寻求最大共识提供了契机。

世界原本就是多元的,世界级的城市群必定要适应、学会与多元世界的交往,并逐渐形成适合多元体系的沟通与发展的规则和模式。可以想见,粤港澳大湾区对国内其他城市群最有价值的借鉴,恐怕正是如何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经济社会。

粤港澳大湾区之大,绝不是大城市群传统发展战略和路径的简单复制,而是世界视野下的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融合。在当前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一定挫折的局面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与规划,其实凸显了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

更值得重视的是,从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到十九大之后相继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国家核心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框架逐渐显露。

这显示了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也为中国城市发展如何融入、借力国家宏观战略,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徐冰(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李冰冰   实习生 李文隽  校对 刘军

相关推荐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新京号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深港先行试点低空经济示范区
房产
奔赴新十年,一场跨越时空的协同接力赛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携手共进11年,三地协同办共论京津冀发展
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服贸会、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政府工作报告点到首都北京这些大事儿
新京号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整版刊发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专家观点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未来产业|北京2万家智能机器人企业 近四成在海淀、大兴和通州
财经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成型
北京
倪岳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河北高质量发展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