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你的童年阴影,有多少来自“恐吓式教育”?
新京报 编辑 王言虎
2018-12-29 14:32

说到童年阴影,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光是电视里看到的有不少。

比如《名侦探柯南》里的花式作案手法,和那个嘴角一扬就能让小朋友汗毛倒立的黑衣人。

比如《走进科学》里那些裹着悬疑外衣的科普短片,吊诡的剧情+惊悚的音效,越是恐怖却越是想让人一探究竟。

《神探狄仁杰》里除了狄仁杰和元芳插科打诨的时候还有些许温情,其余惊悚的“大尺度”剧情,让那时候太过年轻的我们只能捂眼观看。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冯远征老师饰演家暴男时神乎其神的演技……

还有《还珠格格》里那位“童年阴影”鼻祖——扎针狂魔容嬷嬷……

但在看懂电视剧之前,不少人更久远的童年阴影其实来自家长的教育。

有网友总结了“童年四大阴影”——拿针管扎孩子的医生、收废品顺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里吃孩子的妖怪、专抓不听话孩子的警察叔叔。

更荒诞的是,最近某短视频应用上莫名出现了类似童年阴影的真人视频版,“医生”用针管威胁孩子吃饭睡觉,“警察”说把不听话的孩子抓过来等,让这种吓唬更逼真了,真正实现了随叫随到,在线吓娃。



▲来自某短视频平台的“童年阴影真人版”。


从图片看,这几位“吓人博主”满脸都写着“想红”,但他们不知道,这种助长“吓唬式教育”的行为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

孩子不听话,真的吓唬一下就好了吗?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其实可能给孩子留下真实的“童年阴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长期拿警察来吓唬孩子,会让有的孩子恐惧、紧张情绪不断叠加,只要看到警察就会莫名恐惧、紧张。

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泛化”现象,即凡是自己感觉害怕的人或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等症状,最终对人格的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说,用职业来吓唬孩子,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对这些职业的刻板印象,导致偏见或歧视,更严重的是,对警察、医生等职业造成的负面印象,可能会使孩子错失求助的机会。

2017年,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然而当民警上前准备询问时,小女孩竟突然哇哇大哭起来:“警察叔叔,我没有做坏事,你别抓我好吗!”

随后转身就跑,原因竟是女孩父母经常对她说“如果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让小女孩对身着制服的警察心生恐惧,不敢求助。

总之,教育不是靠吓唬就能解决的事儿,耐心沟通、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才是为父母者应当做的。动辄搬出这医生、警察、收废品老人和妖怪这“四大金刚”,人家还嫌累呢。

孩子不听话?怕是你的话不好听吧。

编辑 新吾   实习生 葛书润  校对 王心


相关推荐
寰宇同窗,燕园远航 | 孟丹宁:心门敞开处,四海皆课堂
新京号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 | 学生请注意!警惕二次元、追星社交暗藏危机
新京号
绽放 | 对话王晓晶:数字技术敲开乡村女性的人生新门
公益
心理减压秘笈 | 如何纾解心理压力?10个减压方法,分享给你
新京号
胃痛、牙痛、拉肚子为什么要做心电图?解密隐藏的“心声”
新京号
爱书妈妈的暑假自救:孩子上小学后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文化
Google 这款免费 AI,连 OpenAI 都在夸
新京号
我们为何不再想象未来?
新京号
高考第一天,北大祝福你!
新京号
王升远:战争记忆的接力——专访《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