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同为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还远远不够
新京报
2018-10-29 17:13
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冬季寒冷漫长以及职住分离等原因,当其他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已成为日常时,北京的便利店可能还只是年轻人的天下。

前不久,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在 2020 年底前,全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将达到 6000 家以上,原则上实现每个社区有2个连锁便利店。


在2017 年底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中,这一目标还是 3000 家。此前有媒体统计,截至 2017 年年底北京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约为 1200 家。


此外,《措施》中还提到了 19 条详细的创新举措,包括采取共治自治方式统筹利用闲置空间资源、加大物业租金支持、缩短食品经营许可审核时长、改进食品药品经营限制等等。


这不是地方政府第一次加码扶持便利店了。早在 2014 年,上海、天津两地就发布过相关政策。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提出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此后,浙江、北京、山东和江西等地相继发布政策加速便利店布局。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资本的疯狂涌入,以及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动等催化剂作用下,2017 年中国的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达 23%,市场规模超过 1900 亿元,门店数量增长至 10.6 万家。


尤其在全球传统零售业遇冷的当下,便利店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Euromonitor 数据显示,便利店销售额增速从 2010 年起一直保持两位数,百货和超市销售额增速从2011年起快速下降,百货在 2015、2016 年增速均为负。



从门店数量上看,易捷、昆仑好客等加油站便利店是中国便利店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美宜佳、天福等地方性中资连锁便利店,全家、7-Eleven 等“日式”便利店数量并不算多。


同样的,日本的便利店文化也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陆。在台湾,平均每约 2211 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在日本和韩国,这一数字分别为 2226 和 1491。 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17 年调查的36个城市中,仅有东莞、长沙、太原、深圳这 4 座城市,一家便利店要服务的人数在 3000 以下。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每 2228 人、广州每 3076 人、上海每 3278 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北京,每 9620 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此外,就算全世界都关了门,还能去便利店吃碗面,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可能也算是一种奢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北京有 44.4% 的便利店是 24 小时营业的,而上海 62.4% 的便利店提供 24 小时的服务。



这样看来,发布《措施》的北京,便利店的缺口还很大。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冬季寒冷漫长以及职住分离等原因,当其他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已成为日常时,北京的便利店可能还只是年轻人的天下。


1992 年,7-Eleven 引入深圳。1996 年,上海第一家罗森开业。而直到 2004 年,7-Eleven 才进入北京。2004 年,全家在上海开了中国第一间门店。14 年过去了,全家在大陆已有 2280 间门店,其中上海有 1333 间,而北京只有 41 间。


北京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北京连锁便利店营业额为 41.13 亿元,而据上海市统计局,2016 年上海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已达 140.25 亿元。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制图 陈冬 校对 王心

相关推荐
“添彩城市文明 分享绿色生活”主题网评活动成功举行
北京
24小时“不打烊”!奶茶店卷起来了
数据
“你在城市摆渡,后方我来守护”,美团袋鼠公益织密骑手关爱网
消费
这个城市对“游烟族”出手了,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数据
当满城开满月季和鸢尾,北京的夏天来了
文化
透视轻食代餐产业趋势:市场超千亿,缺乏统一标准是“痛点”
消费
城市褶皱里的善治之道——北京“里子行动”调查
北京
“育”见未来 | 如何让孩子学好美术?“实操手册”请查收→
新京号
今天公映!接诉即办纪录电影《您的声音》
新京号
食材过期、全店健康证造假,华莱士或被低价低利模式“反噬”
商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