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多彩童声·快乐畅享”少儿歌谣创作征集传唱活动所征集到的作品,表达主题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在许多作品中,也蕴含了贵州本土的特色元素。
大连市沙河口区文体事业服务中心谭杨:我们在复审过程中听到了一部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儿童歌曲,我觉得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宋青松:我们看到了很多具有贵州特色的元素,比如贵州交通、天眼。
贵州省作协会员巩章玉:有作者写了麻江两岸的黑叶猴,这是我们贵州特有的。还有桐梓县马鬃乡的红苗,这是苗族中的一支。
在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贵州,他们的服饰、语言、习俗,都是歌谣创作的绝佳素材。在自然景观雄美壮丽的贵州,黄果树、小七孔这些景点都可以成为歌谣里的元素。在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贵州,丝娃娃、酸汤鱼这些美食,也可以成为歌谣里的主角。在多彩的贵州,每一样都能揉进多彩的童声,谱写成动听的歌谣。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王艳梅:创作者们重点关注到了贵州本土文化,从孩子的视角去体验贵州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百态。
中国音协理事、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 副主席柴永兴:也有娄山关这样的爱国主义红色题材。
贵州省音协副主席杨乾江:有侗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写人文风情、山水的也有。
将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儿童歌谣,就像是给孩子们植入地方文化基因。一些特有的文化碎片和生活智慧,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和旋律优美的儿歌,就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孩子的记忆深处。
贵州省作协会员巩章玉:我觉得童谣应该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童谣,它反映了当地各民族的生活、生产、以及风俗习惯等。
贵州省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刘小翔:每个时代都需要有每个时代的童谣,比如像AI人工智能,在我们当下这批作品里面就出现了。这批作品选拔出来和后期的传播,会让更多的小朋友、亲子家庭更加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
来源:文明贵州、动静新闻客户端
编辑:宋胜海丨责编:杨溢丨编审:胡笳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