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城区春江幼儿园 王笛
孩子参与劳动能够发展生活及运动技能
培养系统思维和处事能力
强化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一、孩子不爱劳动的原因
觉得劳动太枯燥辛苦;家长把劳动当成是一种惩罚手段,令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孩子曾经有过挫败的经历,不愿意再尝试;家长在孩子想要劳动时不让其劳动,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
1.多些肯定和耐心
孩子一开始劳动时可能比较粗糙,家长对于孩子劳动质量的要求不必太苛刻,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可以尝试这样说:“今天扫地扫得很干净,就是角落忘记扫了,明天你肯定会把地扫得更干净。”
2.多些游戏和乐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劳动当成游戏来做。比如,和孩子一起剥豆,看谁剥的多。游戏过程中家长的偶尔“落败”,会让孩子在体验胜利喜悦的同时,对劳动产生兴趣。
3.多些表扬和奖励
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会激励孩子参与劳动。但奖励的方式要多元,切忌过度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更可取。如当孩子认真负责完成一次家务劳动,全体家庭成员可以一起来欣赏,夸赞其劳动成果,或是给予孩子一个拥抱、一起击掌庆祝,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劳动小能手”,都会令孩子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4.多些榜样和示范
家长对劳动的态度要端正,避免让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举止中,察觉出做家务是件令人厌烦的事情。多传递积极的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给孩子布置劳动任务能够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为孩子形成社会价值感、从容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素材提供: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东朝建学区分中心-东城区春江幼儿园
素材整理:东城区教委德育科、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高健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