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这些聊城非遗美食里,藏着记忆中的味道
观齐鲁
2025-03-31 18:20
进入观齐鲁阅读更多内容

聊城的非遗美食真不少

 

咬一口呱嗒

 

喝一勺老豆腐

 

这些记忆中的味道

 

塑造着聊城的独特滋味

 

一起来看看这些聊城非遗美食吧

 

空心琉璃丸子制作技艺

 

空心琉璃丸子是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有一百余年的传承历史。它色泽金黄、形圆如珠、外圆内空、酥脆香甜,是山东省的网红小吃之一。

 

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10余年历史。该技艺包含选活鸡、盘出型、天然料、老汤焖、六六熏、黄金丝六道工序,制作出的熏鸡色泽栗红、入口余香深长。

 

海二八宴席制作技艺

 

 

“海二八”宴席是聊城市沿马颊河和大运河区域最高规格的宴席,独具鲁西运河民俗风情。整套礼宴咸甜搭配,荤素适宜,菜品丰富,是运河商业文化和黄河农耕文化交融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当地饮食文化、礼宴文化和民俗礼仪。

 

马蹄烧饼制作技艺

 

 

茌平马蹄烧饼起源于博平镇成庄村,相传清朝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山东博陵县(今博平),看到满街金黄如同马蹄的烧饼,吃过后感觉外酥里嫩、酥软兼备、香味十足、赞不绝口,随即赐名“马蹄烧饼”,从此马蹄烧饼便被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临清什香面制作技艺

 

 

“临清什香面”是面条和多种菜码的组合。一般家庭中为六菜、八菜、十菜,因招待对象不同可能多到十二道菜。最平常的吃法也不少于四道菜,五颜六色的菜肴摆上了桌子,不要说吃,一看一闻,就能使你胃口大开。

 

从文化角度上讲,“临清什香面”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它是由京杭大运河所形成的临清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而衍生的,也是中国南北饮食文化融合的产物。

 

清真八大碗制作技艺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独一无二的清真复式饭菜,在临清是当地回族人民喜庆聚会时的必选用菜。临清“清真八大碗” 属于汤菜,原料以牛、羊肉为主,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黄焖鸡、里脊、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

 

捶鸡面

 

 

“捶鸡面”是一道独特且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的美食,一碗捶鸡面,晶莹透亮,正所谓“吃鸡不见鸡,叫面不是面”。在临清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晨食阳春面、午食什香面、晚食捶鸡面。”因此奠定了“捶鸡面”在临清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临清汤

 

 

临清汤主要分为奶汤、混汤和清汤。一汤一味,决不重样、也不重味,品之初淡而渐浓,初尝时薄而渐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喝一碗临清汤,去油腻、助消化、清口提神,难怪外地客商称赞“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

 

临清蒸碗

 

 

临清蒸碗包含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黄焖鸡,方子肉,鸡蛋糕等。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广大群众口味的;经吃且味香的美食,流传至今深受食客欢迎。

 

刘垓子白仁

 

 

白仁是刘垓子镇的特色名吃,因其酥香脆辣、五味生香的口感备受本地及周边市县区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在多个外省地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在2022年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它入口酥香,颗粒饱满、色泽金黄,风味独特,质量稳定,具有很强的地方小吃代表性,方便储存和运输。

 

济美进京腐乳

 

 

济美酱园被誉为江北四大著名酱园之一,“济美”2011年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临清市因“临清进京腐乳”等,1995年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酱菜之乡”。

 

八宝布袋鸡

 

 

临清“八宝布袋鸡”创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后由临清名厨沈廷玺精研改良后一举成名,被誉为运河两岸的美食。

 

莘县鸳鸯饼制作技艺

 

 

鸳鸯饼自清乾隆年间始创至今有约三百年历史,现已传承至第四代崔增。崔增鸳鸯饼皮薄而不粘,层次分明,晶莹剔透,筋而不硬,光滑爽口,纯正天然的原料让鸳鸯饼鲜美不腻;两边面皮流畅不缠结,形似鸳鸯,是文化与美食的良好结合。

 

莘县燕店范家烧鸽制作技艺

 

 

‌“范家烧鸽”源于鲁西莘县燕店镇,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范保义继承与创新,展现了独特的风味,‌因此被称为“范家烧鸽”。“范家烧鸽”因其制作风味独特、‌外酥里嫩、‌香而不腻,‌被列入“中华名小吃”,‌其制作技艺被视为非遗技艺。

 

冠县珍馐园清真肉食制作技艺

 

 

冠县珍馐园清真肉食制作技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色产品有烧鸡,酱牛肉,酥羊肉。珍馐园熟食是冠县特产,祖传秘方,精选上等原料,独家秘制,口味纯正鲜嫩,风味独特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阳谷李台烧鸡制作技艺

 

 

阳谷李台烧鸡制作技艺是李台村李氏传承了老一辈传统的制作烧鸡的方法,经过六代传承并不断改进配料,使烧鸡更加营养丰富,具有强身健体、养颜美容的功效,是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美食。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

 

 

阿胶因以阿井之水熬制驴皮而得名,南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东阿阿胶生产工艺考究,需经过化皮、熬汁、凝胶、擦胶等99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被誉为“滋补国宝”。

 

阿胶酱卤传统制作技艺

 

 

全驴宴是一道以驴肉为核心的传统美食盛宴,涵盖驴心、驴肝、驴腱子肉、驴肠、驴舌、驴鞭等多种部位。驴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著称,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富有弹性,经过老汤卤制后,味道醇厚,入口即化。

 

姜楼胡氏豆腐皮制作技艺

 

 

胡氏东阿五香豆腐皮,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受历史遗留影响,由清朝胡氏传人为了养家糊口,精心制作,形成了当地的独特风味。

 

潘佳驴肉制作技艺

 

 

据高唐县文史资料记载,潘佳驴肉起源于清光绪初年,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历经九代人的传承。二百多年来,潘佳驴肉以其制作精良、鲜香味美成为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名吃。

 

高唐老豆腐制作技艺

 

 

高唐老豆腐又称豆腐脑,是山东特色风味名吃,有“绕道一百走高唐,半碗豆腐吃的香”“来高唐不喝豆腐脑,一生遗憾去不了”之说。

 

高唐曲氏蜂业蜂产品制作技艺

 

 

曲氏养蜂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自曲氏第十七世祖曲万康,曾在高唐一带悉心学习过“灵丘丈人养蜂术”。曲氏蜂业生产的蜂产品原生态,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色泽纯正、香味浓郁,蜂蜜自然粘稠,天然成熟,浓度达到国家标准42°,营养健康。

 

刘氏罗汉饼制作技艺

 

 

高唐罗汉饼层层叠叠,状似叠罗汉,借“叠罗汉”之意而得名。清朝时罗汉饼为贡饼,具有“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的特点。

 

聚德鑫手工发酵空心面制作技艺

 

 

聚德鑫手工空心面起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聚德鑫手工空心面食用方便,营养全面。煮制后晶莹透亮,不坨不腻 ,不浑汤,配以香油、香醋、香菜更加美味,是婴幼儿、中老年人、孕产妇、康复患者的理想辅助食品。

 

端慕传统点心制作技艺

 

 

端慕糕点早在春秋时期,曾任鲁、卫国之相的先祖端木赐(字子贡)府上家宴中必不可少的茶食。有蜜三刀、滚龙酥、桂花糕、蜜蜂糕、翻花饼、长寿糕等三十余种中式糕点。

 

蒸蒸星源燻香醋制作技艺

 

 

蒸蒸星源燻香醋坚持手工古法传统制作工艺,融合弘扬儒商精神文化,技艺卓越,高粱、小米系列更为突出,主要有燻香醋、头道醋、枣香醋等。

 

侯氏烹饪技艺

 

侯氏烹饪技艺以独特的方式在聊城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一百多年,侯氏烹饪技艺始终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及家传秘方,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其主要代表菜有农妇羊肉丸、秘制乳鸽、葱油黄河鲤鱼、侯氏肥肠、秘制坛子肉等。

 

聊城非遗美食里

 

藏着记忆中的味道

 

品聊城的美食

 

感受聊城人的热情

 

享受江北水城的独特风采

 

图文来源:文旅聊城

来源:观齐鲁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吃到爽、玩到嗨!顺义两大夜市将开启
新京号
踏春“白月光” 邀您来相见~
新京号
当你在DeepSeek上搜索“莆田元宵”,那么你将得到……
新京号
在短视频里,女性成为非遗传承破冰者 | 新京报评论
观点
4月5日!首钢一高炉将有这些免费活动——
新京号
纪录片《牛奶是部文明史》:品牌价值与内容创新的共创与双赢
娱乐
一朵油菜花的“跨界”生长
新京号
新京报小记者探访稻香村零号店,在老字号糕点店开启寻宝之旅
教育
追风骑行丨阜南王家坝站城市攻略(上)
新京号
平谷国际桃花节启幕,游客可空中赏桃花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