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九二九到九九,这81天请做好4件事,你比同龄人更健康!
常笑健康
2024-12-22 16:14
进入常笑健康阅读更多内容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首“九九消寒歌”涵盖了一年中最冷的81天,此时人体防御系统要接受寒冷的挑战,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但这也是冬补的最佳时间段,若是能在这段时间里养好身体,来年会一定会健健康康的。

 

 

数九不养生,来年一身病

 

对于阳虚、老年体弱、有冬病或者夏病的人来说,养好冬至是未来一年健康的基础,也是夏病冬防和冬病冬治的最好时刻

 

冬至过后便是最冷的“数九寒冬”。中医上认为冬至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又恰逢27天超低温,很多疾病都会找上门:

 

心血管疾病

 

降温雨雪天是中风、心梗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也是很多老年人的生死门槛。冬季干燥、饮水少,血液粘稠度高,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血管剧烈收缩扩张,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血栓

 

呼吸系统疾病

 

受到干冷空气刺激,咽炎、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出现,严重的可能导致肺炎及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发作。

 

 

消化系统疾病

 

寒冬消化系统功能易紊乱。因天气寒冷,人们多爱进补,大吃大喝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脾胃不调,便秘、腹泻等疾病接踵而至,胃炎、溃疡也容易复发。

 

其他疾病

 

冬季干燥寒冷,皮炎、瘙痒、冻疮、皮肤皲裂高发;气温骤降时影响关节功能,会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和风湿病;雨雪天气道路结冰,摔倒骨折的老年人也会增多。

 

只有在数九天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开春才能焕发活力,来年不受病。

 

想要明年身体好,数九养生不可少

 

冬天养生讲究一个“藏”字,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可以从这4个方面做起:

 

衣   

 

多添衣、护脖颈

 

 

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寒邪易从皮肤表面侵犯到人体,防寒保暖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头颈部、胸腹部、腰背后和四肢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3个关键部位一定要护好:

 

头部:

 

中医上认为头部是经脉汇合、气血聚集的地方。一旦受寒会造成头痛、头晕,严重可能会诱发脑卒中;

 

脖颈:

 

脖颈受寒会加重颈椎病,还可能刺激呼吸道。颈部也有很多重要的大血管,受冷刺激引起收缩,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

 

腹部:

 

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食   

 

多粥汤、宜温补

 

温补滋阴: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推荐食用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搭配白菜、萝卜、马蹄、茭白、莲藕等性平的蔬菜,温补又不易上火。

 

在烹饪上选用炖煮,多饮粥汤,又暖身又养胃;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

 

 

足量蔬果:

 

冬至除了进补,营养均衡也很重要。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住   

 

多赖床、睡午觉

 

早睡晚起:

 

中医讲究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

 

尽量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别着急起来,先在床上揉揉胳膊和腿脚。

 

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不但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还有助于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强全身血液循环,起到舒缓心情、改善睡眠等作用。

 

睡午觉:

 

中午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晚上睡觉养阴血,睡午觉养阳气,能够保护心脏,休养心血。需要注意的是,午觉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宜,过长反而成了“伤身觉”。

 

 

行   

 

多活动、晒太阳

 

出行做好防护: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勤晒太阳:

 

晒太阳是散寒温阳最简单的手段。建议每次晒15~20分钟,多晒晒头、背,具体以感觉身体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度。

 

避免人群聚集处:

 

冬天流感肆虐,人群聚集处有感染风险。同时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建议高危人群“图个清静”,防止因情绪激动等因素引发疾病。

 

文章作者:成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来源:常笑健康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老舍北京地理:12个坐标与一生血脉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