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六十)东江头村
北京顺义
2024-04-28 07:38
进入北京顺义阅读更多内容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流传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南彩镇东江头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顺义区东部

 

所处镇域:南彩镇

 

成村时间:明代

 

 

村名成因

 

东江头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因村庄坐落在高岗之上,周围多水洼,起初村名为岗头。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敌人的清剿,不仅村里的人隐藏真实姓名,连村名也改用了化名“南北河”。直到1947年,原本的村庄分为东、西两个村,现东江头村位于东侧,故而得名。目前,村庄内主要姓氏有刘、陈、王、赵、高等。

 

村庄发展

 

东江头村过去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村民逐渐开展副业,建立村办企业,主要包括砖厂、磨玉厂、弹簧厂、地毯厂、纸箱厂、钣金厂等,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及生活质量有了转变。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陆续建起了健身广场、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等设施,村民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村子的东北部,一个占地面积31.62万平方米的东江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集郊野休闲娱乐、自然生态恢复、集雨节水示范和科普宣教功能于一体。每年春节期间,公园举办“箭杆河边”年味儿文化节,带给游客感受“移步易景”的乐趣。

 

村庄文化

 

东江头村十分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居住在东江头村的林凤梅集多项非遗技艺于一身,不仅是押花葫芦第五代传人,还是掐丝粉彩艺术第四代传人和老北京毛猴第五代传人。

 

 

 

林凤梅在深耕非遗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道路上,突破开发利用的瓶颈,创作押花香筒《松鼠吉祥图》、老北京毛猴《家和万事兴》、掐丝粉彩葫芦《富贵牡丹》,以及烙画与彩绘相结合的葫芦作品《顺心顺意》等一系列艺术品,先后获得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铜奖、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等荣誉,为村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摄影 刘丹

 

文编 丁越

 

美编 刘婧伊 屈义利

 

部分东江头村供图

 

消息来源: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南彩镇政府

来源:北京顺义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八十)芦各庄村
新京号
烽火家书|在信纸中与祖父重逢:百封徽商家书串起的家国记忆
时事
我们的1945丨巍巍青山祭英魂
新京号
胡彦臣:“一针一线都是为了打鬼子”
新京号
从听觉中发现历史现场的新感知
文化
古树繁茂!顺义“夫妻”银杏树近千年风雨守望~
新京号
报刊“时光机”|六十余载航迹谱写军民鱼水深情
新京号
《两心》:新派志怪小说的春种与秋收
文化
农民工刘诗利:阅读是门槛最低的体面
时事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七十九)南半壁店村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