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陈亮
与佛结缘的南诏大理国时期
南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特色颇为突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从南诏到大理,佛教一直是最为盛行的宗教,至今依旧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崇圣寺三塔就是最好的见证。三塔的塔砖上遍布佛教密宗梵文与汉文经咒,为后世研究者们提供了大量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方面的资料,由金庸的《天龙八部》改编的影视剧就曾在崇圣寺拍摄——崇圣寺正是书中天龙寺的原型。
流行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密宗,国际上一般通称“恒特罗”(Tantra)佛教。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密教旨传播,为“真实”言教,所以也称“真言乘”“持明乘”“密乘”“果乘”“金刚乘”。密宗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其最高阶段,自公元7世纪以后,密宗在印度称为一大主流宗派,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一般被认定是在南诏时期。
南诏时期的八大明王窟,是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窟。
云南地区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巅峰
崇佛的风气进而直接影响到此时期的金属铸造业。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铸造、制作均以与佛教相关的器物为主,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由此形成这一时期金属铸造业的一大特点。
自1978年至1981年,国家拨款对大理崇圣寺塔、弘圣寺塔和佛图寺塔三塔进行了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工程中,维修人员在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千寻塔的塔顶和塔基中清理出包括金银器物在内的珍贵文物680余件。据塔中石碑记载,崇圣寺三塔在大理国中期达到鼎盛,为修缮塔身,足足耗费了价值4万余斤黄金的金银绫罗。
《张胜温画卷》局部。大理国时期描工张胜温绘制的一幅以佛教故事为主题的名画,乾隆曾收藏此画。专家曾将它与同时代的《清明上河图》誉为“南北双绝”。
南诏大理国时的金质佛像
明代云南金器集历代冶金技艺之大成,巧妙运用錾刻、锤、掐丝、镶嵌宝石等黄金细工技巧,形成了金器不仅器形体量大,而且纹饰艳丽繁缛的特点。在众多藏品中,举世闻名的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金阿弥陀如来像,以及云南代表性的“保护神”银鎏金嵌珠金翅鸟。
1978年,在修缮崇圣寺三塔时,工作人员在千寻塔内发现的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一经出土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只因在此之前,该形制的观音像一共只有19件,其中许多还流失于海外。
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阿嵯耶”为梵文“Acarya”的音译。据考证,意为“轨范僧”,是密宗对高级僧侣的尊称,表示其为开创云南佛教千年香火的先行者。该词最早见于《南诏图传》,仅为南诏大理国密宗阿咤力佛教所独有,也可以说是云南密宗特有的观音神,独有的佛教造像,因此又称为“大理观音”“南观音”“梵僧观音”“护国观音”“云南福星”。
立像整体为金质地,背后插有金质舟形镂空花火焰状背光。观音高发髻,髻上束绕丝带编成连续的瓣花结长垂于双肩,髻内藏有化佛(结禅定印的阿弥陀佛)。化佛面相和善,略带笑容,双眉间点有“白毫”。胸颈佩联珠项链、花瓣璎珞,双臂和右手腕环联珠形钏,肩宽腰细,上身袒露,下着轻薄长裙,腰部饰宝相花结,右手弯曲至胸前结妙音天印,赤双足立于莲座上,有着清瘦的面庞和蜂腰(俗称“细腰观音”),是一面容、身材姣好的男性观音像。整个造型和装饰手法带有浓郁的印度秣兔罗造像风格。
金阿弥陀佛如来坐像。
另一出土文物金阿弥陀佛如来像,又称金阿佛坐像,“阿”意为无动、不动、无怒,象征着大圆镜智,又称“不动佛”。在密宗金刚界思想中,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称为“五方佛”“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不动佛便是其中的“东方阿佛(不动如来)”。
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教主,结禅定印,代表妙观察智的智慧。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其胁侍,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接引有情。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皈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铜鎏金橛金刚立像(左图)。铜鎏金金刚杵(右图)。金刚杵又称宝杵、降魔杵,原为古代印度的武器,被冠以金刚之名,象征摧灭烦恼的菩提心,具有无坚不摧的法力。
大理三塔塔藏中,除菩萨、佛陀等造像外,还有金刚力士、空行母、金翅鸟、梵僧和供养人等造像。1925年,云南大理发生7级地震,崇圣寺仍旧伫立不倒,而千寻塔塔顶的“大鹏金翅鸟”则震落入木制的经幢内,一直到53年后考古人员将它拯救出来。
金翅鸟又名“大鹏金翅鸟”,梵名“迦楼罗”,为佛教护法神中“天龙八部”之一。传说能日食龙三千,能镇水患。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求诉于佛前,二者得佛点化,均成为天龙八部中一员。迦楼罗护卫佛头,紧那罗善于音乐,常侍于佛左右。大理地区自古多水患,因此大理的佛塔常以金翅鸟为镇水妖的神鸟而受祭拜。
银鎏金嵌珠金翅鸟。
此金翅鸟,头饰羽冠,颈细长,翅膀向上翻卷,昂首张翅作欲飞状,双爪有力地立于莲座之上,其尾、身均插有银质镂刻火焰状背光,上镶饰水晶珠五粒。整个造型因银质鎏金,显得珠光宝气,绚丽华贵。千寻塔塔顶出土的金翅鸟仅此一件,与印度山琦遗迹中之迦楼罗鸟仅为单纯之鸟形的形象相同,保持了早期的原始面貌。
云南人与“大鹏金翅鸟”的渊源极深。在云南,“大鹏鸟”象征着勇敢,而大理男孩在民俗中便被称为“大鹏”。“大鹏金翅鸟”造型艺术较高,被我国文博界的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在,人们将“大鹏金翅鸟”印在发给孩子的压岁钱红包上,让这一来自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美丽神鸟,延续吉祥祝福之意。
受时代风格影响的各式佛龛
南诏大理时期的佛龛同样呈现出地域金银手工制品技艺与中原木质雕刻技艺的结合。
千寻塔出土的“木莲化龛一佛二金银坐像”中,木莲化佛龛中便藏有一金二银三尊佛像,中间主尊为金质释迦牟尼佛坐像,左右为银质阿修罗和金刚手菩萨。传说阿修罗和金刚手都是婆罗门教中的凶神,得佛点化方成正道。这样的组合方式十分少见,显示出早期密宗造像的独特内涵。
木莲化龛一佛二侍金银坐像。
千寻塔出土的圆形刻佛像金片,则用阴线刻佛坐于莲花座上,背有光环,中为药师佛,一手托钵。按佛经记载,此药师佛是如来佛的前世;左右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头戴花冠,臂戴钏环。金片两边有孔,此物是镶嵌在木器上的饰物,其阴刻的形象及线雕技法,为典型的宋代中原雕刻风格。
五色供养塔亦出土于千寻塔,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火化后,其舍利分藏八座窣堵波塔。塔整体作窣堵波式,六件组成一套:此塔从外到内分5层,底座为青铜贴金的圆形台阶式,上饰银质莲台,莲台内依次套合琥珀塔、金塔罩、银塔罩、铜鎏金塔刹(刹顶为银质锥形);分别由铁、铜鎏金、银、金和琥珀制成,依次象征五轮的种子。外罩为钟形,铁质,边沿对称各有一系,与塔座两组双系扣合。整组造型精巧玲珑,五色争辉。《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中说道:“五轮即五智轮,五智便成五分身,五轮尽摄法界轮。”
圆形刻佛像金片(上图)。五色供养塔(下图)。
精致的金器饰品
“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云南自古就是黄金的重要产地,大理国时期的金器饰品自古闻名,崇圣寺出土的金藤编圆形花卉纹耳饰是大理国时期除了佛像以外为数不多的金器类型。
金藤编圆形花卉纹耳饰金质,圆盘状,金丝粗如藤,编制的主要纹饰连珠纹、辫纹、如意卷云纹围成圆盘,于正中镂编缠枝宝相花纹,制作精巧秀丽。以纯金制作这样的耳饰,显然级别不低。这对耳饰出土于佛塔,而史载南诏王的葬俗“唯收两耳,贮于金瓶,四时将出祭之”。
金藤编圆形花卉纹耳饰。
而同时出土的錾花牡丹双鸟纹鎏金银盒,其盒身与盖分别以锤揲技艺制为仰覆六曲莲瓣形,子母口。盒双面纹饰以珍珠纹为地,錾刻双鸟口衔花枝,交颈立于盛开的牡丹花上。盒正、侧面均以珍珠纹为地,錾刻缠枝花卉纹。
历经千年,时至今日,阿嵯耶观音立像依然以其独特的佛像风格样式,作为现代工艺品及景观雕塑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云南南诏风情岛上的“云南福星”广场上的阿嵯耶观音雕像由269块汉白玉构成,重约4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汉白玉观音雕像,引得中外游客瞻仰。
南诏大理国美丽的金银器,如同美丽的“大鹏金翅鸟”,将以永恒之姿,展翅飞翔在瑰丽的彩云之南。
位于云南大理洱海福星广场的阿嵯耶观音像,共由269块汉白玉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一尊汉白玉观音雕像。
本文节选自《文明》2022.03月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