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转眼已经到了十月下旬
入秋之后早晚气温下降明显
很多人洗澡后发现
皮肤上开始长皮屑、红疹子
于是减少了秋季洗澡的次数
但有些人仍然保持着每天洗澡的习惯
但是你们知道吗?
在秋天洗澡也是有讲究的
今天就和疾控君一起
详细了解一下秋天洗澡的那些事儿~
一、秋季这5种澡能不洗就不洗
01
频率太高的澡
在夏季,有些人习惯了每天洗澡,但这并不适合秋季。频繁洗澡会加速皮肤油脂与水分的丢失,甚至破坏皮肤角质层。久而久之,皮肤可能会变得更加干燥、脆弱。
同时由于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年龄、肤质等均有所差异,所以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洗澡的间隔时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天冷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每天都洗澡。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的负担,并减少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
02
时间太长的澡
许多人进入浴室后喜欢听音乐、看剧放松,不知不觉洗澡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洗澡时间太长真的不可取,这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长此以往,没问题的皮肤也可能“洗”出问题,引起皮肤干痒。
一般淋浴10~15分钟即可,泡澡不要超过20分钟。
03
温度太高的澡
秋冬季气温较低,有些人爱用较高的水温洗澡,觉得这样更舒服。事实上,过高的水温虽然会让人感觉温暖,但也会使我们的末梢神经兴奋,加快身体水分的流失,继而加重洗澡后的皮肤干痒、甚至会诱发湿疹和荨麻疹。
另外,水温太高易导致全身皮肤扩张、血管扩张的情况,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所以洗澡的水温,接近人体体温 37℃~38℃ 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 40℃。
04
力度很大的搓澡
在北方盛行的“搓澡”文化,南方朋友可能对它有些陌生。适当搓澡对皮肤的清洁有好处,但也要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如果搓得太过分,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健康的皮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如果它受损,就会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干痒,也更容易被细菌感染。
所以,洗澡时适度清洁就好,少搓澡,健康肌肤 2~4 周搓一次就可以了;力度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
05
清洁产品太刺激的澡
秋季皮肤本就相对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浴液或是使用量过多,也可能损害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耐受降低,造成干、痒。
在选择清洁用品时,达到清洁皮肤的同时,尽可能地温和,不损伤皮肤。比如:用后皮肤不干燥,保持皮肤光泽润滑。
二、这2个时刻千万别洗澡
01
空腹或饱食后
饭后不要马上洗澡,饱餐以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导致消化不良,也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饭后马上洗澡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虚脱、晕倒等症状。
在饱餐和空腹的情况下都不建议洗澡,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再洗澡。
02
过度疲劳或体力透支
长时间体力活动后,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立刻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体质差的人还有致命的危险。长时间脑力活动时,大脑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很可能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从而导致晕厥。
另外,人在发热状态下,洗澡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部分人群如有不适就别洗了。
三、洗澡时这四处多注意
01
耳背
耳背属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区域,如果长时间不清洗,油脂可能造成毛孔堵塞,甚至导致皮脂腺囊肿。
另外,耳背上也有一条降压沟,它对应人体的脊,按摩耳背时相当于捏脊,有助于调畅全身气血,还能助降血压。
02
腋下
腋下是最容易产生异味、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清洁不当可能引发腋臭。
此外,腋下不仅分布了汗腺,还有很多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经常搓洗腋窝,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血液供应,增强免疫力。
03
肛门
肛门的褶皱最容易“藏污纳垢”,容易成为细菌的“温床”。
肛门的日常清洁不到位,很可能引起多种肛周、肛肠疾病,比如常见的肛周瘙痒、肛周湿疹、痤疮等。
04
脚趾
脚趾缝、脚指甲都很容易堆积污垢,时间久了就可能感染真菌或细菌,从而患上脚气、甲沟炎或足癣等疾病。
洗脚时经常搓搓脚,不仅有利于清洁,如果还能顺便刺激脚底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
四、秋季洗澡后的保湿
秋季较为干燥,洗澡后最好给身体涂抹一些润肤乳。如果小伙伴们不知道哪种润肤乳适合自己,疾控君这就教大家自制一款物美价廉的保湿精华~
由于所有的保湿品都是油水混合的乳化剂,都含有甘油这种成分。
所以,我们可以自行购买一些纯甘油,但纯甘油不能直接涂抹在皮肤上,以免它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导致皮肤变干。
正确的做法是:将1份纯甘油、9 份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就能制成便宜好用的保湿精华啦!
来源:莆田疾控
编辑:陈叶凡
值班主任:朱贞凡
审核:吴建辉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