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说出来很不好意思,虽然上班摸鱼了一天,但我真的好累哦
果壳
2023-06-02 22:08
进入果壳阅读更多内容

又是一天过去了,八点差一分,我回到了家,放下包拿出手机就开始躺尸。

 

我不明白,从早上十点到晚上七点,我不过是在办公桌前坐着,对着电脑屏幕动动手指,怎么能这么累? 

 

 

图源:pixabay

 

办公室工作何以让人如此疲劳?这或许是成人生活中的最大谜团之一。 直觉告诉我,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的工作耗尽了有限的精力,导致了疲劳。为了证明这个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观点,科学家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意志力太耗能

 

用掉了你的大部分“电量”?

 

二十年前,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戴安娜·泰斯(Dianne Tice)夫妇用一个充满巧克力香气的实验推导出人的“精力”——更确切地说是意志力(self-control)——是有限的。 参与实验的学生面前放着萝卜和刚出炉的巧克力饼干,但是只有一组学生能吃饼干,其他人只能吃萝卜。

 

 

谁不想吃巧克力饼干呢?|pixabay

 

然后这些学生被安排解一道无解的难题。结果,吃饼干的人平均在19分钟后放弃了解题,而吃萝卜的人只坚持了8分钟。结论就是,“拒绝饼干的诱惑而吃萝卜”这件事耗费了人大量的意志力,影响了后续的任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ego depletion)。葡萄糖被认为是意志力最重要的来源。 把这个理论套用在工作上就是:早上的你意志力满格,像一个充满电的手机,下午掉了一半的电,到下班时只剩5%的电支撑我们回到家。

 

 

图 | opinions.ng

 

但是,这个理论最近几年受到了不少质疑。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全神贯注做一件对意志力要求极高的事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如一颗薄荷糖提供的能量。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解一道数学难题的消耗,跟你放松看电视时差不多。大部分的能量消耗不过是用来支持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 还有,你觉得你累是因为工作,但是此时此刻正在摸鱼的你,扪心自问,上周的目标都完成了吗?真的一直都有在认真工作吗? 

 

 

真的有在认真工作吗?| Pixabay

 

英国一家网站曾对“真实的”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收到的2000个回复来看,以8.8个小时为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来看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对号入座:  

 

查看社交网络——44分钟

 

阅读各类新闻网站——1小时5分钟

 

与同事闲聊——40分钟

 

制作热饮——17分钟

 

抽烟——23分钟

 

处理即时信息——14分钟

 

吃零食——8分钟

 

在办公室做饭——7分钟

 

给伴侣/朋友打电话——18分钟

 

找新工作——26分钟

 

总之,“自我消耗”理论不仅没办法解释工作中的疲劳,更没办法解释多数真实的工作情况。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摸鱼一天没干什么正事,但还是累的要死。别急,心理学家还有其他的理论。 

 

不是意志力枯竭了

 

是心思太活络了

 

正事儿闲事儿都是事儿,都需要占用我们的时间。人不是孙悟空,没有分身术,但也许我们体内有一个机制,能时刻发出信号指挥我们该干什么。

 

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霍奇(Robert Hockey)认为,工作中的疲劳可能跟这个机制有关。 不妨把这个机制想象成一个住在你心里的小人,一会儿对你说:“休息一会儿刷会儿微博吧”;一会儿又提醒你:“deadline快到啦赶紧工作!”

 

不排除有真心热爱工作的人,但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是“得做的”或者“不得不做的”(have to),而摸鱼是你“想”摸的(want to)。一整天下来,你在“得做的”和“想做的”之间拉扯,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累得够呛。

 

 

图 | giphy.com

 

相反,专注的人可能没那么容易累。最近,英国的心理学家把研究目标对准了护士,结果发现,最不容易感到疲惫的护士,不是那些体力活做得最少的,也不是那些主观认为工作轻松的,而是那些觉得自己能掌控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最大满足感的。

 

研究员觉得,是工作动力让这些护士充满活力。 霍奇也认为,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疲劳,而是“不想努力但被强加了目标”的感觉令人疲惫。假如工作是对你有意义的、你自发想做的,那么反而会越做越精神,越做越愉快。累是什么?不存在的。 

 

越是高效工作越不累

 

越是摸鱼“休息”反而越累?

 

仔细想想,好像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两个总是神采奕奕的人,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此时的电脑上打开了十几个页面,桌面下方的微信图标每闪一下都要点开看一下,一到下午还总忍不住要点奶茶外卖的手,我打赌你就是最容易感到疲劳的那一个。

 

 

不来一杯吗? | pixabay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因兹利奇(Michael Inzlicht)试图从演化的角度来为摸鱼“辩解”:人类作为一个有机体,不可能只做一件事,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早期人类要打猎采集、寻找伴侣,现代人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诱惑更多,处理这些事情的机制也更加繁忙,疲劳在所难免。 “人类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我喜欢这句话。

 

为了减少疲劳,同时努力成为 “健康、繁荣物种”的一员,我决定停下打字的手,专心摸一会儿鱼。

 

作者:Edan

 

编辑:游识猷、Fangorn

 

参考文献

 

[1]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9/5/17818170/work-fatigue-exhaustion-psychology

 

[2] Fernández-Castro, J., Martínez-Zaragoza, F., Rovira, T., Edo, S., Solanes-Puchol, Á., Martín-del-Río, B., ... & Doval, E. (2017). How does emotional exhaustion influence work str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or appraisals, hedonic tone, and fatigue in nurses’ daily task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75, 43-50.

 

[3] Hockey, R. (2013). The psychology of fatigue: Work, effort and contr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ohnston, D.W., Allan, J.L., Powell, D.J., Jones, M.C., Farquharson, B., Bell, C. and Johnston, M., 2018. Why does work cause fatigue? A real-time investigation of fatigue, and determinants of fatigue in nurses working 12-hour shift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 Resnick, B. (2018). Why work is exhausting even when it involves no physical labor. 

 

来源:果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回头见,巴尔加斯·略萨先生丨逝者
文化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为了孩子,“尬舞”不能停
时事
《阿包》:被辍学,被拐卖,但她不被命运压倒
文化
月薪18000但工作无意义,到底要不要辞职?
新京号
大家快乐吃肉时,屠宰场的人却抑郁了
新京号
队友蒙被子看了一晚手机,告诉我术后很可能聋一只耳朵,还可能面瘫
新京号
为什么脱口秀需要更多女性参与?
文化
当追星的甜抚慰当妈的苦
文化
精神方面感到困扰,选择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