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什么都没做,在家躺了一天还是很累?快小心,你可能得了一种难治愈的病!
常笑健康
2023-05-28 17:20
进入常笑健康阅读更多内容

 

“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还是很累?”

 

 

“天天晚上睡得很沉,中午还要睡午觉,怎么人还是没精神?”

 

 

“夏天到了人懒洋洋的,但是春天也会犯困,秋天还是很懒,精力老不够用啊……是年纪大了吗?”

 

其实,很可能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你得病了!

 

一直很疲劳?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不明原因的、长期的、复发性、持续性疲劳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属于亚健康的一种特殊状态。

 

如果经常感到严重的疲劳感至少半年以上,并出现身体不适,比如肌肉酸痛或虚弱、关节痛、头痛、咽痛、夜间睡眠障碍,那就要注意是不是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存在于每个年龄段、收入阶层和种族群体中,而且男女都有,但是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三到四倍,而且在40~50岁的年龄段中最为流行。

 

怎么判断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最早的诊断标准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修改并完善,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做个自测。

 

首先是两个主要标准,全部需要符合:

 

连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严重慢性疲劳,并通过临床诊断排除了其他已知的医疗状况;

 

日常活动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是以下8个症状中的4个或更多同时出现,并持续或复发6个月以上:

 

无法集中注意力,短期记忆或注意力有问题;

 

频繁或持续的喉咙痛;

 

颈部或腋下有触痛的淋巴结;

 

肌肉疼痛;

 

多个关节疼痛,但没有肿胀或发红;

 

头痛;

 

醒来时没有精神;

 

体力或脑力运动后持续超过24小时的极度疲劳。

 

当然,大部分人并没有到达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地步,毕竟虽然多达25%的人有慢性疲劳症状,但真正患病的只有0.5%的人。

 

 

慢性疲劳人群如何自救?

 

由于发病原因不明确,很多人都只是认为自己是累了,休息不好,在平时也没有多加注意,其实不仅仅是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疲劳等于慢性自杀,损害心脑血管健康,带来心理问题甚至诱发癌症。

 

想要将自己从疲劳中解救出来,不是普通休息就够了,需要多方改善:

 

01

 

饮食改善,重视肠道健康

 

首先是要重视肠道健康,因为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引发抑郁心境、神经衰弱、疼痛、过敏或失眠。而肠道菌群的失衡,可以通过饮食来缓解——比如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精加工的食品的摄入,除此以外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也是很好的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的方式。

 

02

 

保持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

 

经常锻炼能增强身体力量和耐力,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所以规律运动对于人们恢复活力非常有效。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因为如果长时间作息紊乱,会干扰体内细胞和肠道细菌的正常活动,进而可能诱发炎症反应,逐渐演变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03

 

重视情绪的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会及时宣泄压力。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心理耗竭感和负面情绪,及时的合理宣泄有助于维护心理平衡,减少慢性疲劳的出现。

 

所以保持一些较为愉快的户外活动,良性社交,拥有一个爱好等都是帮助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重视疾病与疲劳,正视自己的劳累,不要让身体被慢性疲劳拖垮。

 

参考文献:

 

[1].孙增坤 蒙玲莲 何裕民.从“重启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受关注谈起[J].科学通报.2019年第64卷第23期;

 

[2].https://mp.weixin.qq.com/s/5K-XT_0wENiDSN_aFeaqMw

 

[3].https://mp.weixin.qq.com/s/_JIG4g3PQc6pae2SDC2s8w

 

[4].https://mp.weixin.qq.com/s/TdIljoLJKUeWdAEs47w2fQ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离衰老最近的人:一个网约护士走进5000位老人的家
时事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当双向情感障碍的母亲遇上自闭症女儿|世界孤独症日
文化
他蹬着三轮车,她坐在后面两只胳膊在雪花里起舞
新京号
美国殡葬习俗变革,新生代追求最后一次个性张扬
文化
《医院是座动物园》:在医院,从未间断的关于“活着”的故事
文化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肩负重担的照护者,为何最终选择杀死自己至爱的家人?
文化
走出“扶禾”
时事
精神方面感到困扰,选择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