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为什么要重提八十年代精神
新京报
2013-08-10 02:31

  ■ 趋势观

  中国改革出现了“变心板”效应:挤公共汽车时大家都喊“往里走!往里走!”可一旦谁踏上那块板就不愿动了,不管下面的人上不上得来。为什么要重提八十年代精神?是为了汲取力量,从改革的“故乡”再出发。

  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两种相反看法:一是《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读库》主编张立宪),二是“八十年代算个屁!你们这些遗老遗少!”(某些80后)

  网上有人说:致我充满梦想的八十年代!也有人说:我们80后这样苦逼,还不是你们八十年代人搞的!

  是啊,今天享受的成果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么今天承受的苦逼也要找那个年代算账!

  遥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样饥渴。一场天雷勾地火的碰撞,一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富运动和启蒙思潮开始了,并一直影响至今——我们仍在享用那个年代的成果。

  听听那些口号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十亿人民九亿倒;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八十年代人要吃饭,要富裕,于是冲出一条血路。现在八十年代人有所成就,多少是个既得利益者,于是又安于现状。“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这句话主要针对50后、60后。

  而80后生于八十年代,他们是八十年代下的蛋。他们享受新时代的好处,他们承受新时代的痛处。他们有个幸福的童年,他们有个悲催的成年。他们是用房子交换理想的一代。他们是“我”世代,但“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他们是扁平世界的一代,必将承受全球化的竞争压力。

  八十年代人说要奋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80后反问,要奋斗?请看郭美美!

  八十年代人尽管与韩寒观点可能不同,但毕竟还能说到一处。而他们与郭敬明则完全没有交集。

  平心而论,不是80后不愿奋斗,是拼爹或拼干爹的社会游戏规则坏了。聆听崔健的那代人如何《超越那一天》?

  所以年轻人一听八十年代那些大词儿,改革啊、奋斗啊、赶超啊,就头痛——改来改去,让我们今天这么难!就业难、住房难、就医难、养老难!

  中国在跟未来赛跑:人口红利跟老龄化赛跑;真相跟谎言赛跑;信心跟失信赛跑;廉政跟贪官赛跑;维权跟强拆赛跑。中国坐上了生死时速列车。不改革,就等着被改革。“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邓小平,1992)

  改革就是割肉,关键是割谁的肉。

  中国改革出现了“变心板”效应:挤公共汽车时大家都喊“往里走!往里走!”可一旦谁踏上那块板就不愿动了,不管下面的人上不上得来。

  为什么要重提八十年代精神?是为了汲取力量,从改革的“故乡”再出发。

  □肖锋 《新周刊》总主笔

相关推荐
薇薇安·戈尔尼克:成为“怪女人”
文化
期待!倒计时,7天!
新京号
期待!倒计时,7天!
新京号
“永不忘!永不忘!永不忘!”
新京号
“永不忘!永不忘!永不忘!”
新京号
“永不忘!永不忘!永不忘!”
新京号
北交大教授讲述“两弹一星”故事,鼓励学生“探索世界的边缘”
教育
我们的1945丨傅振亭奇袭火车站
新京号
一些省份开始成立“人工智能局”了!
新京号
秋季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新增这篇课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